山更綠水更清 人居環境更美好
一小群巖羊正在山崖峭壁間不斷跳躍著,一群白唇鹿正在聚集休憩、喝水,野生動物的光臨,讓冬天里的瓊結瓊果河國家濕地公園顯得生機勃勃。
自2016年瓊結瓊果河國家濕地公園獲國家林業局批復,便開始大力開展生態保護規劃,隨著規劃的實施,濕地公園的生態也逐漸恢復,野生動物遷徙的場景也不再少見。2019年12月,該濕地和曲松下洛國家濕地公園、比如娜若國家濕地公園、洛隆卓瑪朗措國家濕地公園均通過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成功晉級為國家濕地公園。
“在最近這幾年,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環境正在慢慢變好,空氣也更加清新了!”“是呀,而且環境監察的人也變多了,相信我們的生活環境會越來越好!”這是瓊結縣加麻鄉昌嘎村村民聊天交流的話題。
在山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山南市生態環境局的關懷和指導下,瓊結縣以濕地保護建設管理工作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環境綜合治理,不斷創新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各項工作。無論是拉玉鄉白那、瓊結鎮白日小康示范村建設項目,還是縣城青阿路市政景觀建設項目,亦或是加麻鄉昌嘎村濕地保護建設等區域的生態保護工作,都得到了優化和改善。
“時代的浪潮正朝我們洶涌而來,瓊結縣環保體制的創新與改革也迫在眉睫,只有創新環保體制,才能確保瓊結縣生態環境持續健康發展。”這是在去年瓊結縣生態保護會議中所提到的重點內容。
有了明確的工作方向后,瓊結縣明確了四個制度的建立。一是工作機制的建立。成立了由村支部書記任組長的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領導小組,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明確責任區域。二是責任機制的建立。黨員干部“定崗定責”,實行“聯戶長包聯責任制”,懸掛責任牌,聯戶長不定時對所包區域戶進行走訪。三是監督機制的建立。成立環境衛生監督小組,保證了整治工作有實效。四是管理機制的建立。垃圾由“群眾倒”改為“專人收”,做到一次性清理到位,實行城市化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垃圾分類和處置方面,瓊結縣也走出了一條新模式,那就是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加之環保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瓊結縣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十分亮眼。
“我們被評為‘自治區級的生態鄉’,這是非常大的一件喜事!”瓊結縣下水鄉久河村村五組村民桑珠次仁說。瓊結縣加麻鄉、拉玉鄉、下水鄉和瓊結鎮先后被命名為自治區級生態鄉鎮;20個行政村全部被命名為自治區級生態村居,全縣自治區級生態鄉鎮、自治區級生態村創建實現全覆蓋,創建率達100%。2018年瓊結縣又順利通過自治區級生態縣專家考核組驗收,被成功命名為“西藏自治區級生態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措美縣卓德村唱響“十個好”建設幸福高原生態村
好思想是關鍵。該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引導群眾在發展生產的同時,注重保護環境、改善村容村貌。好政策是源泉。[詳細] -
西藏山南市生態環境局錯那縣分局局長加律:為人民群眾謀好生態福祉
“小康村建設必須堅持科學規劃與尊重群眾意愿相結合,既要一張藍圖繪到底,又要讓群眾滿意。”為了這個目標。[詳細] -
西藏山南邊境管理支隊民警開展義務植樹公益活動
近日,西藏山南邊境管理支隊民警肩扛樹苗和鉆坑機,手持鐵鍬和水桶,來到雅魯藏布江畔的沙漠地帶,開展義務植樹公益活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