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西藏旅游工作速寫:“內外兼修”迎八方客
巴松錯、扎什倫布寺、雅魯藏布大峽谷5A級景區成功掛牌,魯朗國際旅游小鎮被評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玉麥納入國家美麗鄉村生態旅游環線,拉魯濕地名列首批10家國家濕地旅游示范基地之一,拉薩市城關區、林芝魯朗景區管委會入選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林芝市獲評“2019中國避暑旅游樣板城市”……
“十三五”期間,西藏大力推進以5A級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代表的國家級重點產品打造,堅持產業先導、融合發展,積極發揮旅游多面效應,不斷豐富市場產品供給。五年來,全區旅游行業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堅強領導下,在新時代砥礪奮進、在重大考驗中磨礪成長、在革故鼎新中與時俱進,全區累計接待國內外旅游者15763.26萬人次、完成旅游收入2125.96億元,是“十二五”同期的2.3倍和2.4倍。
旅游經濟效益更加明顯
產業社會效益更加突出
記者從2021年全區旅游工作會上獲悉,全區旅游經濟數據提前2年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旅游經濟在全區國民經濟總收入中占比達到3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住宿餐飲業增加值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旅游業帶動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速。小城鎮建設、旅游扶貧產業項目、鄉村人居環境改善深入推進,打造具備旅游接待能力的鄉村旅游點300余個,特色旅游小鎮26個。
旅游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全面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社會發展目標。在脫貧攻堅領域,旅游行業通過實施一系列工作舉措,創新形成“政府+企業+合作社”“企業+合作社+農戶”“景區代村”“能人帶戶”等多種發展模式,組織動員全區近300家旅游企業開展結對幫扶,打造具備旅游接待能力的鄉村旅游點300余個,家庭旅館達到2377家。2016—2020年,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帶動2.15萬戶、7.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圓滿完成旅游帶動7.2萬貧困人口脫貧目標。
旅游基礎設施更加完備
品牌營銷成效更加顯著
“十三五”期間,全區旅游行業落實中央預算內項目資金188個,共計202582萬元,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其中,2019、2020年新增“三區三州”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增補項目136個,投資135869萬元);落實國家旅游發展基金補助地方資金共計19354萬元,用于旅游廁所、鄉村旅游、旅游扶貧、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落實自治區旅游發展專項資金19332.82萬元,用于精品化景區、旅游廁所、重點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貧、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旅游基礎服務持續得到改觀。
截至2020年底,西藏累計投入18707.63萬元,圍繞“12345”的旅游空間布局和旅游產品開展宣傳促銷。召開中國(西藏)——尼泊爾旅游聯合協調委員會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會議。舉辦第三屆、第四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牽頭成立中國“唐竺古道”國際旅游聯盟,開通“唐竺古道”號旅游專列。聯合對口援藏17省(市)成立客源援藏旅游推廣聯盟。圍繞“人間圣地·天上西藏”“地球第三極”等旅游品牌的打造,積極組織和參加國內旅游推廣聯盟會議、活動10余次,國內外旅游展會、專題賽事活動等近百次。開展客源援藏專項活動,推動對口援藏省市的1400萬人次游客赴藏旅游。
改革創新步伐更加穩健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五年來,全區七市地旅游行政部門全部完成機構改革工作,進一步強化屬地管理,厘清旅游行政主管部門職能。健全完善地方旅游法律法規體系,修訂頒布實施《西藏旅游條例》。深入推進行業規范化建設,出臺實施一系列標準和細則。創新推出“冬游西藏”活動,逐步打破淡季旅游制約瓶頸,取得了豐碩成果。西藏國際旅游文化投資集團揭牌成立,國有直屬企業改制取得顯著成效。完成43項權責清單動態調整。建立全區入境旅游監管平臺,開發“進藏確認函”網上審批系統,推進入境手續網上聯審聯批,基本實現了“進藏確認函”辦理時間縮短50%以上的目標要求。
過去五年,涌現出了藏族德語導游索朗羅布、日喀則基層教師、扎什倫布寺兼職導游普次等為各民族團結作出貢獻的旅游標兵,旅游產業推進了各族兄弟攜手共筑中華民族共同體。五年來,西藏旅游行業堅持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旅游發展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充分發揮優勢,主動拉緊紐帶,使黨的民族政策在旅游業發展中得到廣泛落實,積極促進了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使“三個離不開”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社會和諧穩定持續鞏固。漢、回、藏、維等多民族在參與旅游發展中增進友誼,互相合作,良性發展,共同建設美麗西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