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里的一場大雪給墨竹工卡縣門巴鄉巴爾卡村這片古老牧場披上了銀裝。在這里,傳統與現代相互交織,勾勒出一幅幸福生活新畫卷。
清晨,巴爾卡村的羅桑和次仁卓瑪夫婦在送完孫子上學回家后,都會喝上一杯熱氣騰騰的酥油茶,開啟他們平凡又充實的一天。隨后,羅桑習慣性地在院子里鋪好地毯,開始縫制黑帳篷?!翱p制黑帳篷”這一傳承多代人的古老技藝,經他的雙手,不僅編織著家族記憶,更寄托著一家人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牦牛養殖是巴爾卡村的支柱產業,出產的牦牛毛為當地農牧民制作黑帳篷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羅桑家共養殖牦牛100多頭,是一家人物質生活的重要保障。為把世代相傳的技藝傳承好,羅桑自幼便跟隨父輩學習縫制黑帳篷,并憑借精湛技藝成為村里的“技藝”標桿。為推廣這一技藝,日常中,羅桑堅持弘揚團結互助的傳統美德,無私地為鄰里提供技術指導,助力傳統技藝在互幫互助中傳承,延續文化脈絡,受到鄉親們一致好評。
“前些年,由于交通不便,忙完家里農活后,需徒步前往牧場趕牦牛,勞動量大,十分累人?!闭劦饺缃竦暮萌兆樱稳首楷斉d奮地告訴記者,“現在好了,公路直通家門口,汽車成為家家戶戶的出行工具,上山放牧省時又省事?!卑蜖柨ù迦缃癖憷慕煌O大地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推動著巴爾卡村與現代文明加速接軌,融入時代發展潮流。
便利的交通使牧民群眾的空余時間增多了,專注于傳承黑帳篷縫制技藝的羅桑也有了自己更長遠的奮斗目標:希望把黑帳篷縫制技藝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這一藏民族文化結晶走出高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以羅桑為代表的巴爾卡村牧民,以堅定的信念和勤勞的雙手,奏響了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幸福樂章,形成了高原鄉村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接下來,將續寫更加精彩的發展故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