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雪域高原,西藏始終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提升環境質量的固本之舉,根據自身優勢和資源稟賦,全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在不斷探索中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安全風險防范系統,努力打造美麗西藏建設制度體系。
西藏被譽為“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這里的氣候特征、地理位置和多樣的生態系統具有不可復制性。面對脆弱而敏感的生態環境,西藏緊緊圍繞構筑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西藏這一目標,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
近些年,西藏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任,在法治建設層面積極探索實踐,推出一系列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例如,2021年,西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西藏自治區結合新時代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實際,有關部門組織編制了《西藏自治區“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并于2022年實施。
在不斷努力下,2023年西藏生態文明高地創建有5個標志性工程,分別是“創建羌塘國家公園”“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保持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持續領先”“建設垃圾污水處置設施”。其中,在創建羌塘國家公園方面,2023年9月份已完成創建、評估階段任務,西藏自治區政府已上報國務院申請設立,國務院已批準國家林草局辦理,國家林草局已派專家完成對羌塘國家公園創建技術指導和實地考察工作;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工作方面,自2017年以來,西藏5個市地、9個縣區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目前已完成2023年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推薦工作等工作……面對雪域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有關部門經過一場場大仗、硬仗、苦仗,堅守住這條“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據“西藏自治區生態狀況變化評估(2000-2020)”顯示,這20年間,西藏生態保護取得顯著效益,目前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面對快速發展的雪域經濟,西藏堅持多元化發展、堅持綠色發展和低碳環保理念,通過運用數字技術提供更好的服務等手段,在保持投資穩定增長、充分釋放消費潛力的前提下,主動探索實踐,特別是在藏醫藥、邊貿物流、農產品生產供應、清潔能源建設、旅游接待、數字經濟等方面均有很好的成績。
例如,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的魯朗鎮,當地百姓依靠生態旅游捧上了“金飯碗”,通過不斷發展生態旅游業,走上了今天生態立鎮、旅游活鎮的生態旅游經濟之路。在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的雅尼國家濕地公園,分布著野生植物500余種,野生動物200多種,截至2024年7月,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累計恢復濕地面積達到5100畝,濕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在清潔能源領域,西藏根據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積極開展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等綠色能源建設,西藏全區電網已基本實現以清潔能源為主要供電來源;據統計,2023年,西藏圓滿完成外送電力25.7億千瓦時的目標。其中,水電占比53.72%,光伏電占比36.32%,風電占比1.4%,綠電在西藏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已超90%……
在高質量發展建設中,西藏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方面“精耕細作”,持續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根據雪域高原的“實情實景”,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為美麗西藏長久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中國西藏網 文/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