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揚援藏精神的幾點思考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雪域高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西藏進行了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當家作了主人,社會制度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成功召開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宣告西藏自治區及其人民政府成立,從此開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針對西藏各個時期所面臨的具體情形及歷史任務,先后召開了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其中,1994年召開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了對口援藏的政策,形成了全國支援西藏的新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援藏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中央進一步加大對口支援西藏工作力度,西藏因此迎來了歷史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最大、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時期。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時強調:“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顯著優勢。”缺氧不缺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同時也是援藏精神的核心內涵。
弘揚援藏精神,要堅持黨對援藏工作的全面領導
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確保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堅持黨對援藏工作的全面領導,關鍵在于“領導”。黨的領導第一位的就是舉旗定向。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靈魂、旗幟就是力量,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持道不變、志不改,堅定主心骨、振奮精氣神,鑄牢黨的領導這個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定海神針”,為做好援藏工作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黨對援藏工作的全面領導,核心在于“全面”。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黨的二十大深刻把握國內外發展趨勢,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大部署,我們必須按照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結合西藏實際、突出工作重點,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能力,努力做到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想得更深、干得更實。同時,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統領,聚焦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奮力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建設新局面。
堅持黨對援藏工作的全面領導,重點在于“堅持”。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堅持”就是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在堅持中完善,在完善中堅持。實踐證明,對口援藏作為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特殊政策,符合我國國情、西藏實際和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很強的理論性、針對性和指導性,我們必須一以貫之、始終堅持。
弘揚援藏精神,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要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靈魂,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和著力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首先要明確人民主體地位,明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歷史表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我們黨的根基、血脈和力量源泉。因此,在任何情況下,廣大援藏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覺履行義務,自覺將“以人民為中心”融入精神血脈、化為實踐。其次,要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將人民至上的理念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援藏干部應深刻認識到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工作中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為民的初心和使命烙在心底、融入靈魂,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提高西藏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最后,要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保證西藏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弘揚援藏精神,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援藏機制
“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政策。縱觀歷史來看,我國援藏機制的形成大致經過四個階段:早期幫助階段、政策形成階段、正式確立階段、全面實施階段。貫穿于整個援藏機制形成過程,黨中央先后召開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對西藏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中央和地方部分干部開始趕赴西藏工作,這一時期被稱為早期幫助階段,雖然“幫助”對西藏經濟社會建設有很大的影響,但在當時主要以中央的幫助為主,并沒有明確的屬地責任、央地責任。1979年,全國邊防工作會議提出了對口支援,首次以國家政策的形式確定下來,同時制定了對口支援八省區的方案,拉開了對口支援的序幕,但政策目標的執行并非一帆風順,雖然已經確定全國支援西藏的總體布局,但實際的支援主體依然是中央,其他發達省份的對口支援占比依舊較小。在此背景下,1980年至1984年,中央先后召開了第一、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決定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加大扶持力度。1989年,黨中央召開會議討論西藏發展的若干問題,明確繼續對西藏實行特殊優惠政策。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正式作出“對口援藏”決策,從最初的派遣干部援藏發展為以干部援藏為核心,統領經濟、教育、人才、科技等多種援藏方式相結合的援藏工作新局面,確定“全國支援西藏”的戰略方針和“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方式,標志著援藏機制正式確立。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召開于21世紀初,為了使西藏抓住新世紀所面臨的各種機遇,決定繼續貫徹對口支援工作,完善和強化對口援藏政策,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決策。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使得對口援藏工作進一步規范化、日常化,進一步明確了援藏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規定對口支援省市年度援藏投資實物工作量,在現行體制下按本省市上年度地方財政一般性預算收入的千分之一安排,援藏干部也從之前的“跑項目”變為“螺絲釘”,干部援藏的預期也越來越強。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召開第六、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創新“組團式”援藏等援藏模式,以廣東省為例,從“交鑰匙”到“四雙”工作模式與“交支票”援建模式,除此之外,還包括立體援藏、共同進行五年規劃、遠程醫療、“組團式”教育等,共同推動援藏工作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至此,我國已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對口援藏機制。
弘揚援藏精神,要筑牢意識形態領域安全
意識形態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政黨的性質,決定著我們要走什么路的根本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做好西藏意識形態工作,首先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態度、評價和認同結果,是我國各族人民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團結統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的共識,是意識形態領域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事關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事關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全局,同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其次,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教育群眾,引導人民群眾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己任;不斷豐富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干部教育、社會教育各環節、全過程。最后,要守好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陣地,掌握網絡意識形態主導權,積極創新傳播手段,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讓互聯網成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打造“全區科技創新中心” “科普援藏”活動在拉薩啟動 持續一周
近日,由科技部主辦,以“熱愛科學 崇尚科學”為主題的2023年“科普援藏”活動在拉薩啟動。[詳細] -
浙江援藏醫療專家開展骨性關節炎治療 讓患者重拾健步希望
9月5日,第十批寧波援藏工作組牽頭組織開展的比如縣治療骨性關節炎“浙里‘膝’望·甬有健步”項目,完成預期任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