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精準援藏之路
這是水電九局工人工作情景。
圖為水電九局承建的部分水利工程。
這里是世界屋脊,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高寒缺氧,卻不缺信仰;
這里是雪域高原,地球上最后一方凈土,條件艱苦,但孕育希望。
2021年8月19日,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在拉薩隆重舉行。70年來,這片高天厚土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如今正高歌闊步走在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的康莊大道上。作為中央企業,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電九局”)秉承援藏初心,將高原鐵軍精神與“老西藏精神”交融與共,在新時代走出了一條“精準援藏”之路。
點亮萬家燈火
8月的雪域高原正值汛期,來自四面八方的河水匯集于雅魯藏布江,萬馬奔騰般呼嘯而來。
位于山南市桑日縣的雅江江畔,這里矗立著西藏最大的內需水電站,水電站壩前碧綠江水波瀾不驚,壩后廠房發電機組飛速運轉,目前已為藏中電網安全供電5個月。
作為中央支持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項目,電站已逐步成為西藏中部電網“骨干”,有效保證了藏中用電需求,承擔電網調峰調頻和備用任務,為雪域高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清潔電力。
來自水電九局大古施工局質量部的次仁羅布像往常一樣在壩頂巡檢,這已經是他的第二個年頭了。“這是我到水電九局參加工作的第一個項目,能在家門口工作非常幸福。目前,電站施工已進入收尾階段,全部機組發電的目標也指日可待,作為建設者,我的內心十分激動。”次仁羅布說。
在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他們克服高原缺氧、新冠疫情、緊張工期、技術瓶頸等難題,截至今年9月,已有3臺機組投產發電,目前正在為實現“一年四投”目標日夜奮戰。
水電九局西藏工程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胡中闊表示:“我們在電站施工過程中總結出了一整套高海拔復雜氣候條件下的施工技術,下一步將做好各項總結提升、科技創新和工程創優工作,全力以赴保障水電站4臺機組全部發電,為后期西藏高海拔地區水電事業繼續貢獻力量。”
在雪域高原上建設大型水電站,越來越多的“電建方案”呈現在世人面前。
“綠色電力”點亮了西藏的萬家燈火。根據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區電力總裝機容量達423萬千瓦,清潔能源已達到發電裝機容量的89.09%。水電九局用“懂水熟電”的核心優勢助力西藏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持續貢獻著“雪域力量”。
擦亮文化旅游新名片
建好一座新園區,擦亮又一張新名片。
2021年7月1日晚,日喀則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珠峰兒女心向黨“七一”群眾聯歡活動在日喀則珠峰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區象湖廣場舉行,用優美的歌舞表達珠峰兒女對黨的祝福。
演出所在地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文創園區,作為園區建設的主力軍,水電九局承擔建設了園區基礎設施、廣場、景觀湖、園林綠化及相關附屬工程,并于2020年8月完成主體工程,為建設“美麗西藏”“美麗日喀則”貢獻了力量。
建設珠峰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是日喀則市委、市政府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實踐。建成后的文創園集文化演藝、非遺體驗、休閑養生、高端體育、展覽展示等多功能于一體,有機融合“文化+”“創意+”“旅游+”三大主要功能,打造形象鮮明的藏文化核心展示區域、藏式農耕文化旅游體驗區以及具有藏式特色的產業園區。
夜幕下的珠峰文創園象湖廣場,流光溢彩、美輪美奐,園內2000余名群眾、學生身著節日盛裝,圍著熊熊篝火載歌載舞。“真的太美了,沒有想到我的家鄉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同時也希望越來越多的游客到日喀則珠峰文創園打卡。”一名演職人員激動地說。
建成后的園區已成為日喀則新地標,成為日喀則城市建設的新亮點、文化旅游產業的新名片、對外開放的新窗口、網紅打卡地。
守好一方水土
作為央企的水電九局,在西藏基礎設施建設中建好一方工程、守護一方生態,扎實走好生態援藏之路,為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貢獻自己的力量。
拉薩河,藏語稱吉曲,意為“快樂河”“幸福河”,也是拉薩人民的母親河。位于堆龍河與拉薩河交匯處,這項總長1.2公里的河道護岸生態治理工程即將開工。水電九局建設者將通過對拉薩河經開區河道進行改造、建設,將河壩、河堤建設與河道的生態水環境治理與保護做到有機統一,為建設“美麗西藏”貢獻力量。
“在不遠的將來,又一個拉薩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地方將在工程師的手中呈現,融入雪域、服務百姓。”水電九局職工洛桑澤平對該項目充滿了期待。
保護雅江魚類,水電九局一直在行動。2020年10月至今,已先后三次參加雅魯藏布江中游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向雅魯藏布江中游河段投放魚苗24.5萬尾,包含巨須裂腹魚、異齒裂鰒魚、拉薩裂鰒魚、雙須葉須魚、尖裸鯉等6種稀有珍惜魚類。這些珍稀保護魚類的投放,對有效恢復雅魯藏布江土著魚類種群數量,改善和優化水域的群落結構具有重要作用。
“為最大限度保護水生態,在美麗的雅江畔,我們建成了目前國內首次大量采用預制裝配技術的豎縫式結構魚道,筑牢了魚類洄游的‘金色生命線’,鋪就了魚類暢游雅江的幸福‘天路’。”在世界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裝配式魚道竣工之時,技術負責人向前激動地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水電九局加強重要江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全力守護雪域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接續鄉村振興
西藏人民已與全國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何更好地鞏固脫貧成效、接續鄉村振興成為新的時代課題。
“一人就業,全家致富。”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近年來,水電九局依托西藏在建水電、水利、市政、生態治理、公路、電力工程等項目,將推動就業、實現就業技能與就業崗位精準對接,先后吸納了來自山南、拉薩、林芝、日喀則、昌都等地的9595名群眾參與工程建設。不離鄉、不離土、就近就業,當地群眾得到了滿當當的實惠。
在藏各項目點已先后組織2500余人次進行專項技能提升培訓,工種覆蓋模板工、鋼筋工、架子工、電焊工等,大幅提升了西藏籍農牧民的增收能力,端穩了長期就業的“鐵飯碗”。
“離家近,收入高,還能學技能,通過自己的雙手掙錢,我感到很幸福,每天都很開心地工作!”施工現場,雜工索朗赤列在桑日縣的一個公路項目充滿干勁地奮力工作。
距離林芝市派墨公路通車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水電九局歷時7年之久,即將為這段神秘建設旅程畫上圓滿的句號。公路投入使用后,將有效提升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觀光旅游、優質農產品(茶葉、松茸)的銷售,全面帶動地方的旅游、商業、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帶動沿線百姓增收致富,有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戰略。
汗密,是派墨三標途經的地方,這里有門巴人開辦的驢友接待房,又叫徒步客棧。最近,扎西家傳來了好消息,他家的徒步客棧新址已順利落成。據他介紹,以前的客棧非常簡陋,遇到雨季經常漏雨,只能當做歇腳地,毫無舒適感可言。“現在不一樣了,水電九局給我們提供了就業機會,生活水平提升了,三層客棧蓋起來了,下面還有挑高層,可以防潮和旱螞蟥,日子是越來越好了。”扎西邊笑邊說。
在汗密,像扎西這樣的客棧老板還有很多。在不遠的將來,派墨公路通車后,扎西的徒步客棧將會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筑牢民族團結
水電九局依托在建項目積極招聘使用西藏籍高校畢業生,參與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已累計招聘西藏籍高校畢業生44名。在日常管理中,水電九局深入推進導師帶徒制度,一對一幫扶培訓西藏籍高校畢業生,一些拔尖的已經走上了項目中層及以上崗位。
“我們把對西藏籍職工的培養放到人才培養的重要位置,為他們每個人量身打造一條龍的成長計劃,通過這種方式為民族團結作出應有貢獻。”作為職工的“娘家人”,水電九局西藏公司工會對西藏籍職工有著特殊的感情。
在施工現場,洛桑平措熟練地調度現場設備,旦增朗杰在清點工程建設物資,布阿南緊盯測量儀器細致記錄數據,大次仁羅布熟練地在組織混凝土澆筑驗倉;辦公樓里,羅布堅參編寫施工日志,小次仁羅布完善設備與物資采購的付款流程,平措對新進場工人進行安全三級教育培訓……
一張張年輕的臉龐褪去稚氣,眼神堅定,信心十足。這群已經工作3年的西藏籍高校畢業生已經完成身份的轉變,各司其職,以優異的工作業績收獲了肯定與贊許。
水電九局還積極推進和深化校企合作,與西藏大學、西藏農牧學院就科研攻關、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產學研用、區域性實驗平臺搭建等方面確定合作意向,將水電九局在藏工程項目作為在藏大學生實習基地,優秀實習生畢業后即可錄用為正式職工參加工作,以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結合,實現優勢互補。
工程建設期間,水電九局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抽調骨干人員組建“精準扶貧黨員突擊隊”,組織施工及管理人員近300人馳援山南市多頗章易地扶貧搬遷點公路建設工作,高質量完成“通往民心”的援建任務,為1812名群眾喬遷新居提供了有利條件。
通過公益捐贈方式,水電九局為當地小學、村委會捐贈體育器材、御寒衣帽,為駐地派出所捐贈籃球架。資助南木林縣開展海棠花節系列活動,迎接八方賓朋。疫情期間,水電九局西藏公司向地方捐贈緊缺口罩、體溫槍等防疫物品,捐贈物資金額達20余萬元。累計派出駐村干部6人,駐村干部扎根基層、履職盡責、服務群眾,通過建強基層組織、編制脫貧規劃、落實扶貧項目、推進環境治理、發展特色產業、開展技術服務等一攬子工作方案,不斷激發鄉村內生動力,獲得了當地好評,成為維護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堅實紐帶。
一次次無私援助,換來了一句句高度認可。水電九局相繼收到西藏自治區人力資源市場“誠信用人單位”、西藏自治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貢獻會員單位”“心系群眾顯真情 扶貧幫困伸援手”“助學筑夢情暖人心 熱心公益慈心善舉”“援藏脫貧 業潤社會”等榮譽或錦旗,與當地村民、企業、學校建立了融洽、和諧的關系。
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西藏各族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水電九局的援藏之路也越走越堅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十四五”時期江蘇援藏項目聚焦“五個更加”
“十四五”時期,江蘇省計劃安排援藏項目130余個,總投資20多億元,其中80%以上資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80%以上資金用于基層項目。[詳細] -
河北援藏:東西資源對接讓阿里羊絨產業“優勢更優”
在阿里地區日土縣白絨山羊絨制品展示中心,記者看到展柜內、展架上擺放著羊絨衫、羊絨西裝、羊絨藏裝等多類別服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