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12年“沒牙”日子 援藏專家幫他換“新牙”
1月13日,西藏阿里地區氣溫已是零下20多℃。在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口腔科,60多歲的藏族加央大叔治療完成后興奮地照著鏡子,曾經只剩一顆牙的口腔現在有了一副完美的假牙。無論是從佩戴的舒適度還是從外觀來看,加央大叔都非常滿意,他激動地說:“以后吃東西可就方便了,這看起來一下子年輕了好多!”這一切,都歸功于陜西省第六批組團式援藏醫療專家、西安交通大學口腔醫院牛林主任醫師。
加央大叔是阿里地區普蘭縣科加村一位德高望重的村干部,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牙齒已經基本脫落,僅余留一顆牙。但因當地口腔醫療條件的限制以及繁忙的村務工作,12年來老人一直沒能給自己鑲上一副稱心的假牙。2020年11月初,聽聞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口腔科來了一位陜西援藏專家,老人滿懷希望,從300多公里外的普蘭來到阿里地區人民醫院就診。
牛林主任醫師對老人的口腔情況進行了仔細檢查和全面評估。最大的難點在于下頜沒有一顆天然牙齒存留,這樣下頜的假牙就要依靠吸附力來產生好的固位,而吸附力的產生與氣壓有密切的關系。阿里地區海拔高、空氣稀薄,氣壓只有正常大氣壓的50-60%,這會對義齒的固位產生影響,對義齒修復的設計、加工及效果是巨大的挑戰。但牛林主任醫師沒有放棄,他堅信,只要合理設計,嚴格控制臨床流程的誤差,按照義齒制作的規范操作準確施治,就一定能為老人制作一副好用的假牙。
在和老人充分溝通后,牛林主任醫師制定了治療方案,制作了一副上下頜整鑄支架活動義齒。老人戴上假牙后,展露出憨厚純真的笑容,他為牛林主任醫師送上潔白的哈達表達感激與敬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上海援藏醫療隊助力西藏自治區急診創傷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落戶日喀則
上海援藏醫療隊隊員、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創傷骨科專家阮洪江,在本次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評審工作中擔綱領銜。[詳細] -
“組團式”醫療援藏使患者不出藏就能得到內地診療服務
近日,自治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焦風教授的指導下,成功為一位三叉神經痛患者實施了微血管減壓手術,術后患者面部疼痛癥狀消失,恢復良好。[詳細] -
廣東“組團式”援藏 “雪域江南”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林芝市人民醫院院長王晟稱,該院實現心血管診療全覆蓋;取得中國胸痛中心總部標準版胸痛中心認證;完成初級腦卒中中心建設等,一些在外地就醫的患者紛紛返回治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