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援物”到“援人”:“雪域江南”誕生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林芝市人民醫院,醫生在演示手術操作 陳驥旻 攝
在西藏林芝市人民醫院的介入手術室里,心內科醫生普布扎西為一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植入術,“這項手術對于林芝市是實現‘由無到有’的過程,以急性心梗為例,此前對于急性心梗只能進行保守治療,這樣帶來很多不足,包括患者容易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窗口,有些患者還需要到內地其他城市就醫,家庭也因此背上沉重負擔,如今患者從進入醫院大門到搶救成功,最快只需要18分鐘”。
記者近日走訪素有“雪域江南”之稱的林芝的醫療機構,發現林芝市正在健全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其中,經過50多年的發展,林芝市人民醫院已從一個門診部發展為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王晟是廣東省人民醫院的醫生,也是廣東省第五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的隊長,掛職林芝市人民醫院院長。他稱,林芝市人民醫院實現心血管診療全覆蓋;取得中國胸痛中心總部標準版胸痛中心認證;完成初級腦卒中中心建設等,一些在外地就醫的患者紛紛返回治療。
在林芝市人民醫院,醫生在演示手術操作 陳驥旻 攝
想要提高林芝市醫療的整體水平,不能局限于“援物”式配備手術器械和條件,必須要從根上“治”起,打造出一支屬于林芝的先進醫療隊伍。
廣東官方開展“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5年來,選派數百名醫護人員通過多種方式幫扶林芝衛生健康系統,如藏醫院、婦幼保健院、疾控等,結合林芝醫療實際,針對醫務人員技術不過硬、科室不健全、硬件不完善等問題,引入先進管理方法、技能和理念,增強現代醫院管理能力,救治了一批原來無法救治或需要轉院救治的民眾。
“經過前幾批醫療隊員的幫扶,醫院醫療水平進步很大,當地民眾的就醫意識也獲得提高。”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高危產科的護師萬靜,主要負責協助林芝市建設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和危重兒童新生兒救治中心。經過對當地孕產婦救治水平的了解,萬靜表示將從重癥產婦護理技能和思維能力等方面對當地婦產科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和知識宣講,并把孕產婦救治的護理流程細節和規范系統化,提高護士的護理能力和觀察能力,此外還會對當地孕產婦的日常作息和母乳喂養知識進行宣傳。
“‘援藏為什么、在藏干什么,離藏留什么’是我當初來的時候要思考的問題。”今年29歲的王春來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他在林芝負責提升當地重癥護理能力,未來將對當地醫護人員進行系統理論培訓,例如對搶救中心的用品核對步驟等方面進行規范。
王晟稱,該院醫生已可單獨完成婦科腫瘤手術、心血管介入治療手術、腹膜透析術等,多個領域實現“零”突破。
廣東第九批援藏工作隊珠海工作組推進米林縣級醫院能力建設、人才隊伍培養、醫療儀器設備完善等工作,通過集中授課、師徒帶教、跟班學習、遠程教學等方式,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醫療團隊。通過師帶徒,培養內科、外科等10個專業骨干人才37人。
波密縣位于林芝市東南部,交通事故和自然災害頻發,民眾就醫路途遙遠。以往遇到急危重癥,從波密縣城到林芝市人民醫院最少要4個半小時,建立全縣急救醫療體系迫在眉睫。
廣東省援藏工作隊廣州援藏工作組為波密縣購買醫療設備和配備救護車外,還推動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與波密縣人民醫院合作,從技術、設備、人才等方面進行幫扶,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波密縣人民醫院先后派出3位本地醫療人員到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進修CT操作及診斷技術,目前3名醫療人員均能獨立開展工作,為當地創傷救治提供保障。
王晟介紹,援藏專家通過多種幫扶帶教方式,加強對本地醫務人員的培養,目前林芝市人民醫院已培養高級職稱學科帶頭人26名;將進一步探索師帶徒、研究生教育等,與大學建立穩定的培訓機制;提升本地人才的自主科研創新能力,帶領本地學員申報科研課題,建立科學研究素養。
截至目前,林芝市2015年至2019年,每千人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數從4.5增至5.82,本地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314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數說寶“藏”|幫帶!841名醫療人才“組團”進藏補短板
當拉薩市人民醫院援藏醫生李家謀走出病房,守候在門外的拉薩市民邊巴扎西將一面錦旗送到他手中。[詳細] -
組團式醫療援藏工作成效顯著 西藏已實現371種“大病”不出區
自組團式援藏工作開展以來,援藏醫護人員不僅積極開展疾病救治,而且更加重視西藏本地人才的培養模式,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師父帶徒弟,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