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城關區納金路北社區黨群服務V站,記者看到黨群服務V站的空間不大,但功能分區清晰合理,設有咨詢臺、黨建書吧、母嬰室、自習室等功能區,可為居民免費提供臨時休憩、休閑閱讀、兒童看護等服務,并安排全科社工值守,實現便民服務“一站式、就近辦”。
“黨群服務V站是居民的‘貼心小站’。這里不僅能幫我們辦業務,平時累了、渴了,還能隨時進來歇歇腳、喝口水。有了它,我們真切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服務溫暖又實在?!背顷P區納金路北社區居民胡坤瑜說。
2023年起,在北京援藏指揮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援藏持續投入1000余萬元資金,完成城關區66個黨群服務V站的改造和建設,其中包含24小時無人值守V站9個、3D打印V站6個。如今,黨群服務V站不僅是提供服務的場所,更是社區與居民之間溝通的橋梁、凝聚人心的陣地。
2022年7月以來,城關區第十批北京援藏干部團隊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對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決策部署,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黨建引領,以首善標準推進援藏工作,努力在干部隊伍鍛煉成長、援藏項目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實現新突破,為城關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背街小巷的治理關乎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也關乎城市的文明形象。在城關區奪底街道桑伊社區,曾經的四安居巷道是條“斷頭路”,僅2米寬的小徑兩側分布眾多居民與商戶,長期被雜草侵占,污水橫流、路面坑洼,成了影響居民生活質量的“痛點”。
“以前出門要繞一大圈,明明目的地就在眼前,卻要花很長時間在路上,尤其是送孩子上學和趕公交車的時候,堵在路上十分著急?!背顷P區桑伊社區居民赤列曲宗說。
為徹底改變這一現狀,2024年3月,北京市通州區投入470萬元改造奪底街道桑伊社區四安居巷道,該項目于2024年8月完工,以480余米的新路為軸,不僅打通了長期困擾居民的“斷頭路”,實現北環路與慈松塘中路的順暢連接,更對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升級,使周邊群眾出行條件得到根本性改善。“經過這個項目的實施,社區環境煥然一新,轄區居民紛紛表示出行更加便捷。我代表全體居民向北京援藏干部團隊表示感謝。”城關區桑伊社區黨委書記尼瑪次仁說。
在不斷推進城市建設進程中,聚焦居民出行需求、提升出行品質是重要目標。為更好地方便市民出行,避免行人橫穿馬路帶來的安全隱患,2022年6月,在北京通州援藏資金的支持下,城關區萬達廣場人行天橋(通州城關連心橋)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座人行天橋橫跨納金東路,總長47.81米,總投資636.6萬元,于2023年6月建成投用,成為保障交通暢通和行人安全的民生示范工程。
在教育資源領域,學位供給面臨的嚴峻挑戰同樣刻不容緩。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學位需求,2024年秋季,城關區第十小學正式招生。該校是在城關區委、區政府及北京援藏的大力支持下援建而成,其中北京援藏投入資金4075萬元。建設過程中,北京市第十批援藏干部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全程參與規劃、施工監督,確保工程質量與進度?!皩W校離家很近,環境也非常好,這里是一所園林式的學校。我和同學們每天都像在‘花園里’學習,來這里上學我們可開心了?!背顷P區第十小學一年級學生央金桑木說。
城關區第十小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計劃設置36個教學班級,將提供約1800個學位,現有教學班級5份、學生205人。該校是北京援藏在教育領域投入的一項重點工程,建成后解決了城北片區小學學位緊張問題?!拔覀儗⒃诮逃I域繼續加大投入,在‘十五五’規劃中繼續謀劃一所中學項目,將解決拉薩東片區學位緊張、就學難的問題。”北京市第十批援藏干部、城關區發改委副主任鄧巍說。
以“鐵路+文化旅游+民族團結”的形式合力打造的“心連心·京藏號”旅游觀光列車項目,是北京援藏“十四五”規劃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該專列自2023年開行以來,已開行7趟次,累計運送游客近3000人次。其中,銀發群體占比80%,首次進藏游客超95%,成為促進民族團結、助力鄉村振興的“移動紐帶”。項目下一步將依托“十五五”規劃加大投入,計劃以“臥+飛”的形式縮短整體的旅游時間。
3年來,城關區第十批援藏干部團隊共對接謀劃北京援藏項目11個,總投資2.56億元,涵蓋產業發展、民生保障、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原創劇目《遠方的拉薩河》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曹禺劇場成功首演,謳歌了援藏干部的奉獻精神與藏漢民族的深厚情誼;積極組織城關區基層干部、群眾代表、學生等30余批次、700余人次赴區外開展學習交流活動,實現基層領域交流全覆蓋,促進兩地友誼深化。
“任期結束不是終點,而是‘二次出發’的起點。我們將繼續發揚‘援藏精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心,投入到后續的工作當中,為援藏事業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城關區援藏團隊副領隊,城關區委常委、副區長賈建秋說。
3年援藏雖然即將結束,但北京援藏工作將如“心連心·京藏號”旅游觀光列車一樣,帶著兩地人民的深情厚誼,在歲月的軌道上持續馳騁,將這份跨越山海的溫暖與情誼,化作源源不斷的動力,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絢爛綻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