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退役軍人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如何發揮退役軍人的人力人才資源優勢,引導他們在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承擔更重任務、發揮更大作用?近年來,廣州持續打好“政策+服務”組合拳,在堅持“陽光安置”的同時,傾力打造“戎歸羊城”就業創業品牌和“量身賦能”教育培訓品牌,激發退役軍人內生動力,推動退役軍人由軍事人力資源向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力量轉化。
轉業不轉志,他們為發展增添活力
廣州是兵源大市、駐軍大市,同時也是安置轉業退役官兵和隨軍家屬量最大、接收軍休人員最多的省會城市。轉業軍官得到妥善安置,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重要的干部和人才力量,也為羊城各項事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牛立志是一名醫生,同時也是一名退役軍人。2001年,剛轉業不久的他勇于接受挑戰,擔當起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冷凍治療技術的帶頭人。至今,他帶領冷凍團隊完成了一萬多例復雜的微創冷凍治療,均取得了滿意療效,為患者爭取了更長的生存期。
“戎裝雖脫,初心未改。我從部隊得到鍛煉和成長,轉業回地方也要繼續發揮所長、建功立業、回饋社會,無論是在醫學成就上,還是在公益服務上,都是想為社會多作一些貢獻。”牛立志說。他帶領團隊組建應急醫療分隊,穿梭在廣州、清遠等地的鄉村開展義診活動,為群眾提供身體檢查、醫療診斷、健康咨詢等服務,加強健康和醫學知識的宣傳普及,一次次溫暖群眾的心。
從一條短信里為大學生洗脫罪責,從數個倉庫的存單中找出關鍵證據……2004年轉業進入檢察院以來,廣州市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三級高級檢察官鄢靜追求極致,辦出一批批精品案件,在個案中闡釋何為公平正義。
她曾辦理廣州打擊電信詐騙后臺技術支持人員第一案,也曾辦理廣東技偵證據用于庭審舉證、質證第一案……從檢以來,鄢靜成功辦理一百余宗重大、疑難、復雜案件,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選為全國檢察機關首批重罪檢察人才。
自2007年從武警部隊轉業到廣州燃氣集團,林小江在燃氣搶險這一崗位上堅守了17年。身為越秀區燃氣搶險隊隊長,他和其他50多名成員負責近50萬戶居民的用氣安全。從2008年開始,林小江便帶領搶險隊員用雙腳丈量出廣州首份燃氣管線地圖。這些年來,搶險隊一直保持燃氣搶險搶修零事故的紀錄,主動發現率和搶險率兩項指標均為100%。
奔走在創業路上,他們不忘社會責任
在廣州,眾多退役軍人奔走在創業路上,涌現出一大批優質軍創企業和優秀的退役軍人企業家。他們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
“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我們始終堅守初心,聚焦行業健康發展,在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同時,為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廣州趣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宋克說。
2008年退役后,他憑借對手游行業的熱愛和行業發展趨勢的精準判斷,于2014年12月創立趣丸科技,現發展為一家集興趣社交、電子競技、人工智能等業務于一體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并五次入選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
多年來,宋克一直關注教育事業均衡發展。他發起“TT萌芽計劃”,并推動趣丸科技設立“TT語音公益基金”,重點打造“TT語音幸福書屋”公益項目,通過“互聯網+教育”,讓書屋成為鄉村兒童陪伴成長的互聯網特色空間。而今,這些書屋不僅成為鄉村兒童的閱讀空間,更是一個開放式的“互聯網+公益”平臺,聯動各界愛心力量,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從退役后“白手起家”,到現擁有員工1200人的母嬰護膚產業大型企業,廣東袋鼠媽媽集團董事長徐小建在創業路上奔跑了20多年。每年提供就業崗位接近1500個,年上繳國家稅收過千萬元,先后向雅安地震災區、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等捐贈物資及金錢……“企業取之于民也要還之于民。”秉持著這樣的理念,他從未忘記作為軍人的政治站位,一手抓轉型發展,一手抓回饋社會,踐行著企業家的擔當與責任。
“我現在的成績離不開國家和部隊的培養,我只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回饋社會,而且我是軍人,為國效力是應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繡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王新元感慨道。25年前,他來到邊疆,成為一名偵察兵。退役后,他錘煉刺繡技藝,完成了從偵察兵到廣繡傳承人的華麗轉身。如今,他以“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的思路,不斷拓展廣繡新的審美路徑。
除了將廣繡藝術帶入到百姓的生活中,王新元致力于廣繡傳承人的挖掘和培養,大力推進“非遺進校園”。除了將“廣繡”技藝與鄉村振興相聯結,他還面向全市殘疾人開設公益性非遺廣繡班課程,吸納殘疾人從事廣繡工作,搭建殘疾人就業創業平臺,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增收。
精準施策,讓退役軍人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生力軍
在廣州,每年接收的退役軍人數量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一直以來,廣州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列為“黨委工程”與“主官工程”。在這里,一項項教育培訓,讓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更有底氣;一場場“戎歸羊城”招聘會,讓退役軍人就業率穩步提升;一筆筆金融信貸資金,為退役軍人創業注入活力。
“今年3月,我退役剛回到家鄉廣州就參加了天河區的報到歡迎儀式,隨后接受了內容豐富的適應性培訓。”退役軍人肖家偉說,近兩個月來,他不僅了解到有關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提升面試能力,專家也為其打開就業創業的思路。“在參觀國有大中型企業時,好多退役戰友當場就達成了招聘意向。到現在,我們仍然可以在手機上觀看適應性培訓課程。這一切都讓我們退役戰士感受到關懷和溫暖。”
廣州持續推廣退役士兵接收報到“一件事”聯辦,實現“一站式”辦理、“一體化”服務,方便“最可愛的人”返鄉。其中,探索“崗位訂單+技能培訓+技能認定+技能競賽+職業素養+就業服務”一體化服務路徑,幫助退役軍人優化知識結構,實現角色轉變,提升就業創業內生力。
近年來,廣州已開創多個“全國首個”:承辦全國首個退役軍人教育培訓東西部協作實驗班;開辦全國首個退役軍人全日制在校大專班;組織全國首次援藏地區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業務培訓班。
開展退役軍人現代學徒制專項試點;鼓勵符合條件的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參加免文化考試“專升本”;積極拓展政策性崗位、市場性崗位,立體搭建專場招聘會、直播帶崗、云雙選、網絡招聘月、精準就業洽談會、訪企拓崗等渠道平臺,全方位提升就業供給力……
為推動廣州退役軍人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廣州持續擦亮“戎歸羊城”就業創業品牌、“量身賦能”教育培訓品牌,自2019年以來共組織線上線下招聘會100多場、組織退役軍人訪企拓崗10余次,提供10萬多個優質崗位。
“我們舉辦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還建立了全市退役軍人創業項目庫、創業導師庫,搭建完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常態化提供1對1就業指導幫扶。”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說,廣州建立了服務退役軍人創業創新長效機制,助力廣大退役軍人在廣州這片創業熱土上弘揚軍隊優良傳統,勇于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業創新生力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