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五大游”越來越紅火
清晨的太陽剛剛升起,家住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騰格里額里斯鎮烏蘭哈達嘎查牧民牛紅春就來到通湖旅游景區沖浪車項目體驗區忙開了。“從5月份開始,景區進入旅游旺季,迎來全國各地游客,游客最愛在沙漠中體驗騎行、沖浪車等旅游項目,領略草原美麗景色和大漠壯美景觀。”牛紅春一邊叮囑車上的乘客系好安全帶,一邊介紹說。
牛紅春過去是烏蘭哈達嘎查的牧戶,退牧還草后,由于沒有一技之長,全家依靠每人每年6000元的草補費生活。2012年開始,在嘎查黨支部引領下,牛紅春入股景區并參與旅游服務,當年分紅加上在景區的勞務費,收入達到2萬多元,嘗到了入股合作發展旅游業的甜頭。這幾年牛紅春先后購買了越野車、卡丁車等投入旅游服務,經濟收入逐年上漲,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這段時間,每天進入景區的游客達上萬人,沙漠沖浪車項目最忙的時候,一天能跑幾十趟。去年旅游收入20余萬元,這是我過去放牧時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牛紅春樂呵呵地說。
據了解,2012年底,借助通湖草原旅游區的快速發展,烏蘭哈達嘎查黨支部牽頭成立了旅游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本著農牧民自愿原則,以土地、資金和駱駝、馬匹、車輛等入股分紅的形式,鼓勵農牧民通過在景區經營沙漠沖浪車、騎馬等項目獲益。如今該嘎查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公司”的旅游發展模式,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嘎查以入股方式參與通湖景區開發,目前全嘎查210戶農牧民全部參股,2018年分紅收入達到330余萬元,在各景區參與和從事旅游經營項目的牧戶收入達到1151萬元。”烏蘭哈達嘎查黨支部書記李雄鷹介紹道。
近幾年來,阿拉善盟以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為目標,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統領,以建設國家生態旅游度假區、國家自駕游基地、國家旅游城市、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主要內容,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資源,不斷發展壯大旅游產業體系,加大國家A級旅游景區創建力度,著力打造精品品牌旅游景區,加快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旅游業已成為全盟國民經濟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僅2018年,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928.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74.2億元。
從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景區入手,該盟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重點實施了胡楊林、巴丹吉林、越野e族夢想沙漠汽車文化主題樂園等國家5A級景區建設,著力構建“大沙漠”“大胡楊”“大航天”“大居延”“大民俗”五大國際旅游目的地,這些旅游重點項目的實施,為打造全域旅游提檔升級奠定了長遠發展基礎。并以提升牧家游旅游文化檔次,集中打造“阿拉善人家”“大漠人家”“胡楊人家”“大漠小鎮”“黃河漁村”等宜居宜業宜游的旅游文化型村莊。目前,全盟已開發旅游景區(點)40多處,國家A級旅游景區28家(其中國家4A級13家);形成農牧區特色村6個、大漠旅游驛站39個,農牧家游接待點210多家,全盟參與旅游及相關行業就業的農牧民達1.7萬人。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阿盟還從加大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為落腳點,圍繞“蒼天般阿拉善”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成功打造了“中國·阿拉善文化旅游節”“ 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阿拉善奇石節”“巴丹吉林沙漠國際文化旅游節”“中國·額濟納·金秋胡楊生態旅游節”“阿拉善丁香旅游節”、 駱駝那達慕等一系列旅游文化節慶活動。如今,這些旅游文化節已成為“蒼天般阿拉善”對外開放、吸納游客的金字招牌。
據了解,通過近年來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阿拉善盟旅游業已成為“綠色”富民產業。目前,該盟有5.43萬人借生機勃勃的文化旅游業從事餐飲業、民族服飾、旅游旅店、奇石和民族首飾等三產致富。(記者 劉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