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高素質人才正不斷涌現、聚集
原標題:文化和旅游高素質人才正不斷涌現、聚集
如何更好地匯聚、培育文旅能人并發揮其作用?6月18日,在四川省眉山市舉行的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人事工作研討會暨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現場會上,來自四川、浙江、吉林、安徽等地文化和旅游部門的代表,就推進鄉村文旅能人支持項目的工作情況進行經驗交流。一些地區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經驗顯示,文化和旅游高素質人才正不斷涌現和聚集,在推動文旅融合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現場會上,與會者將加強鄉村文旅能人隊伍建設視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作為全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省份之一,四川民族地區、革命老區與平原地區的經濟發展差距明顯,其關鍵是人才素質的差異。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宋銘以“聚焦鄉村一線,積極探索鄉村文旅能人隊伍建設新路徑,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為主題,給出了破解這一難題的答案。
據了解,文旅能人培育已納入四川省委、省政府重點人才工程和各類重大人才政策支持范疇,每年投入資金近1億元。其中,針對“三州”(阿壩、甘孜、涼山)文旅人才匱乏的實際情況,四川從全省18個市文化和旅游部門精選79名政治堅定、表現突出、能留得住的文旅能人組成攻堅隊伍,派往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開展駐村幫扶,推動當地文化和旅游業發展,同時選派100余名文旅干部到甘孜、阿壩開展“點對點,傳幫帶”文旅工作幫扶。此外,“民族地區旅游人才培養五年行動計劃”已納入四川省委組織部單列項目。
本次現場會調研地眉山市丹棱縣,以建設民間眾籌文化院壩為載體,大力培育了一批鄉村文旅能人。例如,將自家院壩和住房建成文化大院的王作平,將自家規模養豬場拆除、投資80多萬元建起文化大院的退伍軍人胡益等。
“這些文旅能人的頭雁效應帶動了更多人參與進來,從而有效促進文旅能人隊伍的發展壯大。”丹棱縣委書記宋驥介紹,為調動文旅能人的積極性,丹棱縣出臺了《引導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建設的實施意見》《民間眾籌文化院壩建設“百企聯百院”工作實施意見》等相關政策,并設立引導資金。目前,丹棱縣已經培育出文旅能人560名。
在安徽省,作為土生土長的鄉村能人群體,民營院團在政府支持下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健介紹,目前,安徽全省登記在冊的民營院團共2860余家,從業人員5萬余人。為扶持這些院團發展,安徽省結合“送戲進萬村”,將民營院團納入政府民生工程項目采購范圍,每年送戲2萬余場,實現全省1.5萬個行政村全覆蓋。此外,結合政府購買基層公益性文化崗位,安徽省建立了一支村級文化協管員(文物保護員)隊伍,這項政策自2016年實施以來,已招募2800余名文化協管員(文物保護員),有效破解了村級公共文化設施“無人辦事”和文物保護單位“無人保護”等問題。
近年來,針對文旅人才總量偏小、高素質領軍人才少的現狀,浙江省注重高層次文旅拔尖人才培養。“為了強化人才聚集,浙江省修訂了4個系列20多個門類的職稱評價體系,打破學歷資歷限制。”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副書記、巡視員傅瑋表示,浙江建立了特別優秀人才直接申報高一級職稱制度,并依托“文旅創新團隊”“文化和旅游廳優秀專家”“111人才計劃”等培育項目,建立了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統的專家庫和拔尖人才庫,取得了切實效果。據統計,2018年,浙江省新增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2人,舞劇《花木蘭》獲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44個項目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4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總人數位居全國前列。
吉林省利用冰雪人才基地大力培養當前冰雪旅游緊缺的冰雪導游人才、大眾冰雪教練人才、中小學體育教師冰雪執教人才、雪場經營管理人才等,共舉辦培訓班14期,培養各類冰雪人才1816人。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金旭東介紹,為在“聚才”上下功夫,吉林省積極創建人才智庫。目前,智庫人才核心專家組成員達到100余人,圍繞“冰雪絲綢之路”、寒地冰雪經濟等方向開展課題研究,實現集智、集成、集用。(付遠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