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博物館“粽愛端午”傳統文化進校園
中新網廣西新聞6月6日電(唐夢憲)6月6日,端午節前夕,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民族記憶,桂林博物館組織開展了“粽愛端午”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將傳統文化體驗課帶進桂林市飛鳳小學。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當天,“粽愛端午”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分為端午趣味小課堂、包粽子、制香囊等三個活動環節。桂林博物館的老師向同學們講述了端午的由來和民俗文化,普及端午知識;一些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一針一線地縫制香囊,傳統手工制作師傅引領另一批孩子體驗包粽子的步驟和過程。 將傳統文化體驗融入到手工藝教學活動中,通過活動體驗端午節的民俗文化,加深對傳統節日豐富的文化內涵的理解,寓教于樂,給孩子上了一場不一樣的文化課,受到了飛鳳小學師生的熱烈歡迎。同學們紛紛表示,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他們加深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同時學到了他們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桂林博物館歷來重視針對未成年人的傳統文化教育,結合傳統節日,精心策劃,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激發未成年人愛國愛家鄉的情懷,讓他們在活動中有所長、有所益、有所獲,同時引導孩子們不忘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