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民生

      數字化路上,等一等老年人

      發布時間:2020-12-04 14:13:00來源: 健康報

        開欄的話

        移動互聯網時代,就醫越來越便捷。然而,老年人面前卻多了一道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掃碼難、就醫難、支付難、辦事難,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對社會產生脫節感、失落感。老年人如何適應信息化浪潮,誰來幫助老年人?從今天起,本報推出“聚焦智慧助老”欄目,通過記者實地探訪、專家解讀等形式,展現老年人就醫現狀及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呼吁全社會形成敬老助老的友好氛圍。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生活變得越來越數字化、智能化。但不少老年人卻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設備,被“數字生活”關在門外。

        不會用手機,看個病都難

        11月,初雪過后的北京寒風刺骨。一大早,北京某三甲醫院的門診大廳已熙熙攘攘。74歲的趙阿姨手里提著從老家帶來的檢查資料,坐在靠墻的小馬扎上焦急等待。

        “侄女去約CT了,讓我在這兒等她。多虧了兩個孩子幫忙跑前跑后,我才能來這兒看上病。”趙阿姨是山東濰坊人,頭一天剛從老家趕來。平時智能手機用得不多,預約掛號、異地醫保辦理都是兩眼一抹黑。“女兒和侄女都在北京工作,工作忙,平時盡量不想麻煩孩子。可要是沒有家屬的幫助,連看個病都難。”說著,趙阿姨嘆了口氣。

        過了一會兒,趙阿姨的侄女李女士拿著檢查單氣喘吁吁地回來了。“現在醫院都追求電子化,別說老年人了,連我們都得研究半天,好多叔叔阿姨對著機器發愣。分診部的醫生都說技術更新太快了,對于老年人來說就更困難一些。老年人身體不好,想盡量縮短就醫時間,可這樣的設置花費的時間有時比排隊還久。”李女士說。

        記者現場嘗試了一下網上預約掛號。從下載醫院App,到注冊、關聯就診人、預約掛號,全程用了10分鐘以上,其間還經歷了3次誤觸而退出重來。

        “如今不接觸網絡,連去醫院掛號都難。”家住北京的吳大伯說,盡管醫院有互聯網掛號步驟說明,但這次記住了,下次又不會了。“如果有可能的話,盡可能給老年人開一個特殊的通道。導醫員很忙,老年人來看病都很著急,這點能夠解決就會好一些。”

        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近期開展的老年人智能社會融入調查顯示,僅有不到10%的老人獨立上網預約掛號,超過一半的老人由家人、朋友幫助代為預約,近四成的老人依然選擇自己去醫院人工窗口掛號。一邊是不斷加速的醫院信息化建設,一邊是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如何讓2.5億老年人共享智能技術的便利,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迫切需要找到答案。

        超六成老人沒有觸網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5億,占總人口的18.1%;65周歲及以上人口1.8億,占總人口的12.6%。其中,超過1.8億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就醫成為這部分老年人的“剛需”。

        那么,有多少老年人是網民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9月發布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億,其中60歲及以上的網民占10.3%。簡單計算可以得出,老年網民為9682萬,不到2.5億60周歲及以上人口的四成。換句話說,超六成老人碰到網上預約掛號、手機支付等場景時,可能不會操作。

        為什么會有超六成的老人沒有上網呢?《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設備不足是非網民不上網的主要原因。

        “平時孩子不在身邊,即使在身邊,一大早就出門上班,也指望不上他們。”“學也不是不行,但我更想把時間用在娛樂、體育上,不想花太多精力學手機。”采訪中,不少老人有類似的想法。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表示,我們既要歡迎智能技術有效推廣應用,同時要合理保留老年人以及相關群體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以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生活習慣的人們特別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一個都不落下”

        專家指出,讓老年人等相關群體更好地融入智能社會,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深圳大學數字代溝與數字反哺課題組周裕瓊認為,在推動各種數字化便民制度的同時,要給出“非數字化”的代替選項,為主觀上不愿意或客觀上沒條件上網的老年人留下傳統窗口和通道。同時,家庭成員要做好老年人數字生活的“帶路人”,幫助他們體會數字化生活的樂趣。

        事實上,很多醫院都為老年人保留了人工窗口,滿足老年人現場掛號的需求。但是,僅有這些還不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李曉北認為,細節可以不斷優化、改進,但解決老年人就醫的“數字鴻溝”難題,最根本的是要針對各類與老年患者相關的疾病群,建立一套完整的救治體系,形成閉環的醫療服務。

        “三甲醫院在這個體系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但并不能扮演所有角色。很多老年性疾病都是遷延的、慢性的、長期的,對這些疾病的治療要有一個完整鏈條,相互之間不能分割。”李曉北說,三甲醫院應作為核心醫院,帶動周邊的二級醫院、社區醫院,組成一個聯合體,把醫療資源更合理地利用起來,讓老年人不用有一點病就跑大醫院。

        一些醫院已在這方面發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通州院區與社區醫聯體形成聯動機制,有掛號看病需求的老年患者可通過所在社區聯系醫院預留號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也開通了社區預約轉診功能,方便老年患者就近預約掛號。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透露,下一步,將在全國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在醫療機構中推動形成友善的管理、服務、文化和環境。同時,充分發揮全國老齡辦職能,大力開展智慧助老行動。通過建立機制、加強培訓、宣傳推廣等措施,讓老年人能夠用得上、用得好智能技術。“絕不能讓一位老年人因為智能技術的運用而掛不上號、看不成病、辦不了事。”

        還有專家呼吁,互聯網平臺要開發“適老化”新媒體產品,從操作界面、使用步驟等考慮老年人的實際感受。記者了解到,工信部將重點推動與老年人、殘疾人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網站、手機App的適老化改造,鼓勵企業在智能設備上提供“老年模式”“長輩模式”等。同時,央行引導金融機構用好智能技術,指導市場機構從界面、操作等方面入手,提升支付產品的便利性。交通運輸部則提出,在醫院等老年人出行集中的場所推動設置出租汽車停靠點、臨時候車點以及臨時叫車點,并且提升網約車的便捷程度。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午夜|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 igao视频网站|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 18禁无遮挡无码国产免费网站| 小猪视频免费观看视频下载|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欧美成人18性|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老师…好紧开裆蕾丝内裤 | 日韩电影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看插插插视频| 第一福利官方导航大全| 大香煮伊在2020一二三久应用|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日韩伦理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国产一二三在线观看| 黑白配hd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性色av|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2018中文字幕mv|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男女做污污无遮挡激烈免费|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老师在线|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黄|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111111在线观看|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666永久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