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赴江蘇調研長江大保護
12月1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赴江蘇省南京市調研長江大保護工作。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
孫金龍一行首先乘車來到南京市幕燕濱江片區,調研沿江產業轉型升級和生態修復情況。幕燕濱江片區地處長江南岸,是萬里長江第一磯——燕子磯所在地,曾經是南京的“工業重鎮”和“化工基地”,聚集著白云石礦、砂石碼頭和化工企業,侵占岸線問題突出,污水長期直排入江,生態環境十分脆弱。通過實施化工整治、山體修復和岸線治理,如今,幕燕濱江大江奔涌,青山如黛,蘆葦依依起伏,水鳥游弋盤旋,江邊生態綠廊上,市民悠閑漫步,重現了“江南佳麗地”的昔日美景。
在聽取工作人員的情況介紹后,孫金龍詳細詢問了幕燕濱江片區的具體治理措施、治理成效和水生態環境狀況。他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上個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蘇考察,并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從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等重要方面對推動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為長江經濟帶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中發揮重要作用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要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深邃思考和戰略部署,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穿長江保護修復各方面和全過程。
走到長江岸邊,孫金龍現場觀看了無人機采樣水質監測展示。他說,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江蘇省和南京市推進長江生態環境整治,長江干流南京段水質明顯改善,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令人欣喜。下一步,要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緊盯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治理,加強生態修復,確保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要加快推動創新轉型綠色發展,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做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綜合運用無人機、無人船等技術,加大監測和執法監管力度,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能。
在南京觀音山東側,有一條直通長江的北十里長溝西支河道,由于化工企業聚集,廢水直排,污染嚴重,以前被附近居民稱為“七彩河”。當地將水環境整治與防洪排澇相結合、景觀配套與生態修復相結合,實施北十里長溝西支治理工程。孫金龍來到這里,一路上仔細聽取工作人員介紹,不時詢問了解西支河道流域治理思路和生態環境狀況。
孫金龍指出,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同時,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要綜合運用行政和經濟手段,層層壓實責任,推動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措施落實落地。要開展綜合治理,統籌考慮在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和多目標中尋求協同效應,推進長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要持續開展源頭管控和末端治理,加大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做到精準控源,防止污水排入長江。
隨后,孫金龍來到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調研“生態眼”智慧感知平臺和工程化研究中心助力長江大保護情況。據介紹,“生態眼”智慧感知平臺運用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水質、空氣、岸線環境實施動態監控、智能分析。工程化研究中心聚焦科技創新,促進多學科交叉協同,支持綠色技術二次開發及工程化。
孫金龍邊走邊看,邊聽邊問,在詳細了解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的運行情況和成效后,他說,實現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加強科技支撐。要著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際需要,充分發揮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現代化科技手段的作用,切實把生態環境保護數據資源運用起來,提高生態環境治理能力。要加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用科學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要用科技吸引公眾參與,通過豐富有趣的形式、科學詳實的內容,激發社會公眾關心、支持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點滴行動,形成人人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社會風尚。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江蘇省副省長趙世勇陪同調研。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張波參加調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