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態助推邊疆小城走上致富路
“千里邊疆美如畫,好山好水好人家,生態金平今勝昔,脫貧摘帽百姓夸……”這是前不久記者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采訪時的親身感受。
金平縣位于云南省南部、南鄰越南,是國家級貧困縣及滇西邊境片區扶貧攻堅縣。近幾年來,金平縣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綠色生態立縣”戰略,在多措并舉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同時,立足現有條件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助推各族群眾脫貧致富成效顯著。今年5月16日,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金平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順利實現了脫貧摘帽。
堅持保護優先,筑牢生態屏障
金平縣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達502公里,總人口37.8萬,世居著苗、瑤、傣、哈尼等9個民族,少數民族占87.6%,具有“邊疆、山區、民族、美麗”4個特點。擁有63萬畝的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物種豐富,享有“蝴蝶之鄉”的美譽,是滇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金平縣縣長吳華昊介紹,近年來,金平縣立足現有條件,凝心聚力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確保縣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
2019年,金平縣有力有序推進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通過加強環境監管,對18家企業環境違法行為進行立案查處并完成整改。重拳開展非煤礦山整治,關閉非煤礦山4座。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持續鞏固馬堵山電站庫區網箱養殖處置成果;深入開展水環境整治,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15.1平方公里、水生態修復8平方公里。取締非法采砂點35處,對規劃內9條河流54個標段的河流采砂經營權進行公開拍賣,進一步強化河道采砂管理。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連片整治工作,13個鄉鎮已經成功創建為省級生態鄉鎮,省級生態縣創建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在進一步加大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哈尼梯田管護力度的同時,金平縣持續抓好人工造林、育苗、森林撫育、通道和城市面山綠化等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工作,并取得實質性成效。2019年,全縣累計完成面山和通道綠化、退耕還林、其他植樹造林等人工造林9.137萬畝。
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金平縣2019年森林覆蓋率已提高到61%,縣域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9%。2019年12月,金平縣順利通過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評估認定,成為全國第82個“長壽之鄉”,同時也是云南省目前唯一的“長壽之鄉”。相關專家認為,碧水藍天凈土已真正成為當地人人享有的“長壽良方”。
發展綠色產業,助民增收致富
金平縣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和高差明顯的立體氣候,為當地促進綠色生態產業快速發展、助力群眾脫貧致富、接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保障。
金平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來,金平縣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在低熱河谷地區以香蕉、橡膠種植為主,半山和高山區以種植甘蔗、油茶、石斛、草果為主,通過合理布局、培植農業主導產業,促進農業高效發展。同時,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紀人+農戶”、“種植大戶+農戶”等帶動模式培育發展現代產業,確保產業扶貧落地落實見成效。
在金平縣馬鞍底鄉地西北村民委員會雞窩寨自然村里,成片的古樹茶林生機勃勃。正在村頭的金平馬鞍底依卓蘭古樹茶產銷專業合作社上班的瑤族村民鄧文明告訴記者,他家有400年左右樹齡的茶樹16株,每年通過向合作社提供訂單茶葉進行粗加工可以創收近4萬元。去年家里花30萬元蓋了新樓房,一家3口日子越過越好。
2019年,金平縣在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生豬養殖、百香果等產業,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18億元,增長5.7%,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25.7億元。圍繞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穩步推進坪河、滮水巖等景區項目建設,以“中國·紅河蝴蝶谷”為核心的旅游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30.78萬人次,增長5.85%,實現旅游業總收入17.37億元,增長9.28%。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9.8億元,增長9.5%;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73元、9547元,分別增長8.6%、11%。
截至目前,金平縣梯田紅米、香蕉、橡膠、甘蔗、油茶、中藥材、商品林7個10萬畝產業種植面積178.8萬畝,年產值17.5億元,人均主導產業5.3畝,已實現了對有產業發展條件和意愿的貧困戶全覆蓋。
挖掘生態潛力,增強發展后勁
近年來,金平縣在傾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以創建“美麗縣城”為契機,緊緊圍繞“干凈、宜居、特色”總要求,聚焦生態環境重點領域指標,努力打造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生態優美、宜居宜業、山水城互融共生的美麗金平。
在政府財力十分有限的情況下,金平縣想方設法籌措資金,2019年-2021年計劃總投資26.53億元實施26個“美麗縣城”建設項目。當前,針對占道經營、亂排亂放等影響“干凈”突出問題實施的“兩違整治”、污水處理廠管網完善、生活垃圾收轉運工程等10個項目已取得階段性實質進展。
著眼厚植全面小康發展后勁,金平縣依托良好生態優勢,千方百計挖潛力抓產業促增收,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大力推廣百香果、火龍果、芒果等水果種植,提升抵御市場風險和帶貧益貧能力。深入實施全域旅游戰略,著力構建以“中國·紅河蝴蝶谷”為中心、以縣域為基礎、以景區景點和旅游項目為支撐的全域旅游格局。充分利用“中國長壽之鄉”名片,著力打好綠色長壽食品、康養長壽旅游、民族長壽醫藥、多彩長壽文化“四張牌”,努力挖掘“長壽品牌”產業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金平縣委書記晉洪江表示,下一步,金平縣將依托宜居宜養的自然環境和多姿多彩的人文資源,深入挖掘金平自然生態、特色農業、康養旅游、長壽飲食等潛在資源,以良好生態為底色,以民族風情為特色,以健康長壽為成色,傾力打造秀美山川體驗區、康養棲息目的地,不斷增強全面小康發展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黑龍江織密禁燒防控網推進秸稈還田
黑龍江省級秸稈綜合利用專家指導組成員、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錢春榮表示,今年黑龍江省將大范圍推廣“條帶耕作技術”。[詳細] -
山西省設立進口冷凍冷藏肉品總倉阻斷輸入風險
拉運購進肉品的人員、待驗倉人員等進入和接觸待驗品的人員嚴格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詳細] -
廣州對口幫扶畢節 探索“校企校”就業精準扶貧模式
接下來的“校企校”戰略合作,必將開拓“共建、共享、共贏”的東西扶貧協作互利互惠新模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