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灣區智囊齊聚華南理工 暢談高等教育與科技創新
央廣網廣州11月18日消息(記者鄭澍)11月17日,“建行杯”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在華南理工大學迎來總決賽。作為大賽“1+6”系列活動中的重頭戲之一,“智繪未來”世界灣區高等教育論壇率先舉辦。論壇通過線下舉行、線上全球同步直播的形式,匯聚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世界著名灣區的政府、教育、產業各界人士,為面向世界和未來的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獻計獻策,探索區域高等教育發展新模式,搭建灣區校際共享平臺、產教合作平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高松出席論壇,副校長朱敏主持論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作了《推動灣區高教發展 打造全球創新高地》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全球四大灣區的共同特點是“灣區之大”與“大學之大”緊密互動。要把握世界未來高等教育發展大局,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等教育要超前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深刻把握多樣化、學習化、個性化、現代化等發展趨勢。要開啟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抓好“四個質量”(根本質量、整體質量、服務質量、成熟質量),推動“四新建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著力構建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要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人才培養和創新發展高地,基于灣區高等教育發展特點,探索“先導發展”“伴生發展”模式,以“四新建設”釋放工程師紅利、健康紅利、生態紅利、文化紅利等四大紅利,以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專業、一流課程、一流高地、一流平臺等“六個一流”助力打造科創灣區、健康灣區、綠色灣區、人文灣區。“灣區之大”在于“大目標、大規劃、大發展”,“大學之大”在于“大情懷、大格局、大智慧”,二者要雙向賦能,“促互動、促融合、促共榮”,創造世界發展新的增長極。
高松介紹了華南理工大學“新工科F計劃”,提出要著力培養家國情懷與全球視野兼備、“三力”(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卓越的創造性人才,積極探索“以我為主,國際協同;服務國家,臻至一流”的在地國際化辦學新路徑,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華工力量”。
會上,來自舊金山灣區的硅谷都柏林市市長David Haubert、加州大學總校教務長Michael Brown、斯坦福大學教授崔屹,紐約灣區的羅格斯大學主校區校長Christopher Molloy,東京灣區的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前理事長沖村憲樹,粵港澳大灣區的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高松,以及浙江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吳曉波,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編委、南方日報社社委姚燕永分別作主題發言,以不同形式、不同視角暢談高等教育集群與灣區科技發展、經濟騰飛的相互促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