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拾垃圾也能賺錢”
“撿垃圾就能領工資,這在漢陰早已不是新鮮事了?!苯?,攥著剛領到的1000元,陜西省漢陰縣觀音河鎮中坪村貧困戶歐尚根老人樂呵呵地說。
近年來,漢陰縣創新“村民收集分類、定點兌換物資、企業補貼差價”的垃圾積分制管理模式,由600多名貧困戶組成“御源軍”,在漢江邊、月河畔及觀音河水源地巡護,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上。“御源軍”發起人張元江也成為安康市第四屆人大代表,并獲得“企業優秀經理”“慈善貢獻先進個人”“陜西好人”等稱號,還入選了“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御源軍”成為環?!吧姟?/strong>
“我非常懷念小時候的河流,河水清澈,魚蝦成群,用手捧起來就可以喝?!?011年,在外創業的80后小伙子張元江回到家鄉,發現河流污染嚴重,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讓漢陰人重新喝上干凈的水!”
張元江說到做到。他用早年在外創業攢下的第一桶金,投資成立了安康市博元實業有限公司,并發起組建“博元公益”,創新提出了“公司+公益+環保+精準扶貧”的扶貧模式,拿出100萬元基金,在漢陰縣觀音河沿線7個村選出58戶貧困戶組成一支“御源軍”,大家統一簽訂《垃圾清運保潔協議》,統一培訓,統一服裝,統一工具,分段負責環保宣傳、垃圾清運、日常保潔等工作。
“御源軍”每人每月的工資為1000元。截至目前,博元公益累計投入公益資金600余萬元,發展在冊志愿者510人,累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次,解決了縣內200余人的就業問題。其中,幫助168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并順利脫貧,購置戶用雙色垃圾分類桶2萬個、240升雙色垃圾分類桶4000個、壁掛式垃圾箱400個、垃圾清運車輛80輛,取締不規范垃圾場14處,10個鎮建立了鎮級垃圾轉運公司,確保垃圾日產日清,切實增強了貧困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御源軍”探索的“環保+扶貧”模式,將漢陰縣生態立縣戰略和整體脫貧有機銜接起來。如今,漢陰縣在全縣推廣“環保+扶貧”模式,選聘了680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擔任村級保潔員,設680個村保潔公益性崗位,劃定責任區域,落實“四自一包”。漢陰縣財政在原有農村生活垃圾清運保潔每年投入450萬元補助的標準上,每年追加投入200萬元,幫助40個貧困村200戶貧困家庭戶年均增收1.2萬元,實現了環境治理和貧困戶增收的“雙贏”。
“‘環保+扶貧’的模式既可以美化環境,又能讓貧困群眾增加收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安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楊軍說。
家門口的“垃圾銀行”
“真沒想到拾煙頭、易拉罐、香煙盒子也能賺錢!”已到耳順之年的城關鎮三坪村村民鄒玉選感慨道。鄒玉選一家 3口人,日子曾經過得很拮據。自從當上了“御源軍”,每天工作4個小時,管護觀音河道,每個月除了能領到1000元的固定工資,拾的啤酒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還能積分兌換400元左右現金或日用品。
“撿垃圾就是撿銀子!”鄒玉選笑在臉上,樂在心里。他打開“存折”,啤酒瓶50個積5分,紙盒35斤積14分,鐵皮7斤積3.2分,廢電池10節積2分……“存折”上積分滿滿的,1分就是1元錢,村民撿來的垃圾兌換成積分,可以換取書籍及各類生活物品,積滿10分就可以提現,以此類推,多多益善。
張元江把垃圾回收后,進行分類整理,又投資開設“垃圾分類回收置換驛站”,村民們稱它為“垃圾銀行”。如今這樣的“銀行”在漢陰縣已經開了22個,成為貧困戶的一個環境保護收入來源。
優美環境變身“聚寶盆”
如今的漢陰青山環繞、碧水長流,天藍地綠,如詩如畫。今年8月初,消失多年的“國寶級”珍禽朱鹮又出現在漢陰縣城解放村月河灘上。
“環境優美了,來漢陰旅游觀光的人更多了,帶動我們農家樂的生意更好了?!痹谛郎u鎮街道開農家樂的劉恩慧說,“這幾年,我們店面紅火,全是沾了環保的光!”
“兒子在江蘇打工并成了家,我有了這份穩定工作后,自己再種些水稻和玉米,去年就脫貧了?!背顷P鎮三坪村村民李前銀告訴記者,“我們現在一邊撿垃圾,一邊進行宣傳和監督,讓環境保護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目前,漢陰縣在前期環境治理的基礎上,大力實施“凈美漢陰,清潔四季”行動,堅持“縣動員、鎮主抓、村組織、民參與”的機制,全面推進村莊衛生清潔行動,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成效明顯。
“環境好才能吸引投資,經濟才能發展,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漢陰縣生態環境分局局長徐家保表示。
“我主要是看上了這里的環境,山清水秀,城市干凈整潔,人也很好,才決定在這里投資建廠的?!痹跐h陰投資興業的民營企業家咼中山說,“2007年來到漢陰投資開辦中昌管業公司,生意挺好的,現在產品遠銷西北五省?!?/p>
如今,像咼中山這樣在漢陰投資辦廠的外地客商有70余家,有力地助推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