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革命老戰士葛力格憶抗美援朝:送我的白馬去戰場
“我是內蒙古騎兵5師15團白馬連的連長,經內蒙古軍區討論決定,三支隊白馬連首先參與抗美援朝戰爭。”談起往事,93歲高齡的葛力格仍然思路清晰。
葛力格曾是內蒙古騎兵16師(后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第5師)的一名戰士,抗美援朝時期,曾為朝鮮戰場多次運送和調訓戰馬,支援前線。
父母早亡,部隊收留了我
葛力格1927年出生在內蒙古通遼市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母在他8歲時死于日軍的細菌戰,失去雙親的他只能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
16歲參加解放軍,19歲加入內蒙古騎兵16師,他戎馬半生的騎兵生涯就此開始。葛力格參加過解放綏北、大同、張家口等戰役,1986年光榮離休,為革命立下戰功。
“我父親常說,是部隊改變了他的人生,部隊培養的恩情他一輩子都報答不完。”葛力格最小的女兒葛紅英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送我的白馬去戰場
抗美援朝戰爭之初,志愿軍的裝備還是“小米加步槍”,重型槍炮和后勤物資急需軍馬馱運。
于是一批內蒙古騎兵部隊中經驗豐富的戰馬被送往抗美援朝戰場,葛力格的戰馬就在其中。
盡管心中有萬般不舍,葛力格依然決定把自己的白馬送上戰場,“抗美援朝我第一個擁護,第一個捐馬。別說是捐馬,需要我,我也去!”回憶起陪伴自己經歷過槍林彈雨的“戰友”葛力格泣不成聲。
鐵馬冰河入夢來
告別了心愛的戰馬,葛力格所在的部隊接到新的任務--繼續為朝鮮戰場輸送戰馬。
“從牧區和蒙古人民共和國購買的生馬,訓練好之后再送到前線。”時間緊,任務重,葛力格和戰友們絲毫不敢懈怠。
“接1000匹馬,拉回來還得調整。成天訓練馬,戴籠頭,戴轡頭……”葛力格回憶道。
數萬匹訓練好的軍馬分批次送到了朝鮮戰場,葛力格和戰友們也陸續聽到了戰場上不斷傳來的好消息,直到1953年7月,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都沒回來,都戰死了,夢里頭想……”葛力格沒有等到他最心愛的白馬,但白馬常常還會在他的夢里,與他相逢。
“夢里頭想”短短四個字承載了葛力格一生的眷戀和遺憾--他的白馬沒有回來。
戎馬半生,歸來布衣
一件綠軍裝上,別著十幾枚獎章,解放戰爭獎章、中國人民八一獎章、解放華北獎章、解放東北獎章、解放內蒙古獎章……每一枚獎章都見證了葛力格老人戎馬半生的貢獻。
回歸和平年代,葛力格老人為建設內蒙古默默奉獻。1965年,葛力格舉家來到烏海市海勃灣區支援西部建設,成為內蒙古第一通用機械廠建設大軍的一員。當年,該廠僅用1年零4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建廠工作并造出了第一支步槍。
“我父親經常教育我們要踏踏實實做人,不能危害社會。”提起父親的教育葛紅英說。
退休多年,葛力格依然保留著每日學習的習慣,時刻心系國家。“我天天看報紙,看國家的新制度。我九十多歲了,能看見抗美援朝勝利70年,我特別高興。”葛力格如是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