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技智領未來 第83屆CMEF醫博會將在上海召開
10月19日,以“創新科技 智領未來”為主題的第83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即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屆時,展覽面積將超過22萬平方米,4000余家品牌企業參展,預計吸引超10萬名專業觀眾。同期還將召開60余場學術論壇和會議,有300余位意見領袖,為健康產業帶來數場思想盛宴。
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首個世界級別的醫療器械展,本屆CMEF備受行業內外關注。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經濟面臨新的挑戰。我國經濟二季度發展雖由負轉正,但仍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并將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新格局下,經過新冠肺炎疫情洗禮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面臨著哪些危與機?將迎來怎樣的變化和調整?又將開啟何種新局?透過本屆CMEF,或可一探端倪。
保“彈藥”供應:凸顯后勤保障重要性
翻開此次CMEF展商名冊,有不少熟悉的名字,曾在戰“疫”斗爭中寫下難忘一頁。而經此一役,負壓救護車、呼吸機、監護儀、除顫儀、輸液泵、數字X射線DR、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超聲儀、X射線CT等醫療設備的需求迅猛增長,醫療器械產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任何“戰斗”,都少不了武器裝備。在抗疫一線,醫療器械更是醫護人員不可或缺的武器,是戰“疫”斗爭中“最重要”的物資保障。在這場戰“疫”之初的主戰場湖北武漢,防護物資一度十分緊缺。
各家醫療器械企業克服春節假期停工減產等不利因素,迅速向湖北輸送抗疫“彈藥”,同時開足馬力,深挖潛力,全力保障上下游原料供應和物流運輸,保證疫情防控物資的大規模生產與配送。不少企業在疫情發生后緊急成立覆蓋研發、生產、售后、臨床培訓等方面的“應急指揮小組”,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及時響應抗疫需求。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場全方位的物資保障戰展現出的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讓人贊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醫用物資產能不斷提升,醫用物資保供實現從“緊缺”到“緊平衡”、“動態平衡”、“動態足額供應”的跨越式提升。2月初,醫用非N95口罩、醫用N95口罩日產量分別為586萬只、13萬只,到4月底分別超過2億只、500萬只。暢通的供應鏈條和物流渠道,不僅保障支援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國內疫情防控重點地區,還為全球抗疫斗爭作出貢獻。3月1日至5月31日,中國向20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防疫物資,其中,口罩706億只,防護服3.4億套,護目鏡1.15億個,呼吸機9.67萬臺,檢測試劑盒2.25億人份,紅外線測溫儀4029萬臺,有力支持了相關國家疫情防控。
補“短板”弱項:加快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腳步
作為多學科交叉、技術密集的特殊行業,醫療器械產業水平,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工業整體發展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關系到人民健康是否能得到有力保障。在今年的戰“疫”斗爭中,部分醫護人員及相關企業反映我國在國產急救設備、呼吸機、體外診斷設備等領域仍存在技術及應用短板,疫情更放大了這種情況。我國部分高端醫療器械在“最需要時最緊缺”,技術弱、儲備少、產能低、用不上現象突出。
聚焦“短板”弱項,拿出實招硬招,在本次CMEF展上,將可以看到不少國產高端醫療器械的身影: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國首款適用于成人和兒童的手術機器人系統,不僅可以幫助醫生快速定位癲癇病灶、腫瘤邊界、出血位置、腦功能區以及制定精準的癲癇、帕金森、顱內腫瘤、腦出血等手術方案,同時還能幫助醫生根據手術規劃進行快速穿刺/引流抽吸、定向定位及電極植入引導,且有效規避顱內血管及重要功能區。
采用國內首創、國際領先技術的脈沖強光消毒滅菌機器人,系統即開即用,脈沖強光能量超強,殺毒效果好、時間短,無需預熱且環保無殘留。
精準超聲通過新的圖像優化工具,高級應用功能和專用的特色探頭,使超聲診斷更加自信,超聲介入治療更加精確。
“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核心武器是技術創新。”參展廠商表示,“我們將繼續實現核心組件技術研發突破,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早日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
密防護之“網”:助力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新冠肺炎阻擊戰中,醫療物資等戰略儲備不足,公共衛生法制體系和應急響應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等問題浮出水面。
為了全面做好公共衛生特別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的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工作,加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不久前,國家衛健委等三部門發布《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提出全面改善疾控機構設施設備條件。公共衛生補短板建設中,新建P3、P2實驗室、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擴建現有醫療機構,建設高水平醫院,將帶來檢測設備、床旁監護系統、IVD、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合(ECMO)、消毒感控等醫療器械設備的龐大增量需求,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為此,本次CMEF展將于10月19日展會同期,舉辦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建設高峰論壇,力邀政府相關機構、行業知名專家、領軍企業、意見領袖,共同探討后疫情時期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建設重點,分享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行業發展方向、醫院建設重點、防治解決方案及新技術應用等,為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的建設提供解決思路貢獻力量。
與此同時,展會專門增設“公共衛生防控展區”,展示從材料、制造設備、包裝等上游供應鏈,到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等全周期的醫療產品,集中國內外先進公共衛生防控產品與技術,聚焦公共衛生資源和全球渠道拓展,助推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創新與發展,為構建保護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衛生體系提供全產業鏈服務。
強傳統“瑰寶”:科技為中醫藥添上“雙翼”
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幾千年為護佑全民健康做出重要貢獻。此次全球新冠疫情,中醫藥用療效說話,各類中醫設備及中醫藥產品深度融合,相輔相成,全程參與救治、防護,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了巨大作用,中醫藥產業迎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
此次CMEF&國際康復養老展,不僅帶來全球化的康復養老、護理保健、營養健康、居家照護、老年生活文娛等全產業鏈新技術、新產品及新應用,還攜手智能中醫藥相關展商,全新推出中醫健康集群,攜手同行傾力打造覆蓋中醫診療、中醫設備、中醫康復、中醫養生保健、中成藥等中醫藥全產業鏈健康服務體系,全面助推中醫藥走向國際化、產業化、現代化。主辦方還將邀請業內權威專家學者及龍頭企業舉辦中醫藥專題論壇,全面探討中醫藥在新冠肺炎及公共衛生防控領域最新成果及前沿發展趨勢。
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AI四診儀、中醫智能鏡、電子針療器械、雷火灸、高能窄譜光子治療儀、中頻干擾電治療儀……不少中醫藥新品在科技的助力下添上“雙翼”,力圖為健康中國建設發揮更大作用。
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之綱領。融合大數據、大量現代科技成果以及中醫專家臨床經驗,將中醫舌診、面診、脈診、問診等子系統整合的四診儀,可記錄、分析、保存四診原始圖像、客觀化數據、四診特征,為健康狀態辨識、中醫辨證提供客觀化依據。
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中醫體檢、疫情防控、科普宣教、5G遠程、數據科研”五結合,成為基層、大健康用得起的“平臺型AI工具”工具。
中醫智能鏡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醫院臨床數據庫為基礎,結合云計算,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和可視化等技術,在線采集面象、舌象和問診信息,實時在線提供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解決方案。
乘風“新基建”:創新科技助醫療器械迎春天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等政策推動,醫療“新基建”成為我國醫療體系建設與改革的重要抓手,其本質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全民“戰疫”中,數字技術走到前沿,成為推動我國醫療體系和社會健康服務轉型升級的新興力量。
疫情期間,全國醫療系統的精銳之師齊聚武漢,國產和進口品牌醫療器械產品如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移動DR、IVD、ECMO等設備同臺競技,國產品牌性能已經不輸于進口品牌,甚至在信息化、智能化等產品創新領域更勝一籌,我國醫療企業還創新推出車載CT、方艙CT、方艙采集站、方艙醫院等產品和設施。
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與醫療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更智能、更快捷、更清晰、更安全、更精準的5G智能影像時代已經到來。全新數字醫療解決方案、抗疫明星產品方艙CT、AI智能輔助診療、新冠肺炎早期篩查、檢測綜合解決方案、發熱門診等解決方案、各類智能影像產品及技術都將在本次CMEF上集中展示。
體外診斷領域產品及技術在新冠疫情防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次CMEF將集中展示各類新冠檢測明星產品。同時,生化免疫、分子診斷、微生物、血液、化學發光等領域的科技產品,分子診斷領域的POCT、超低溫冷鏈在P3實驗室中的解決方案等尖端智能IVD科技也將在這里匯聚。
疫情推動醫療“新基建”領域崛起,并將成為醫療器械行業長遠發展的催化劑與加速器。遭遇疫情重創后,各國有望加強醫療衛生領域的建設與投入,提升社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基層診療能力建設,加強居家個人醫用防護水平等,都將對醫療健康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各地醫療器械產業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會突破和區域格局的重塑,醫療器械行業將會迎來自己的春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