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豐收!我國玉米制種與大田畝產再創新高
記者29日從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獲悉,日前在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舉行的玉米制種測產活動中,玉米雜交品種NK815制種畝產量達877.44公斤,刷新了我國制種高產新紀錄。
無獨有偶,由北京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選育、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家開發的玉米品種MC670,以1663.25公斤的產量(水分14%)創造了新的全國玉米高產紀錄,打破了2017年同樣是該品種創出的1517.11公斤全國高產紀錄。
據了解,玉米品種NK815、MC670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創新成果。
“玉米品種NK815是首個通過京津冀聯合國家審定的夏播品種(單交種)。”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推廣研究員馮培煜說,今年的紀錄實現了玉米品種大田生產高產、制種高產的“雙高產”目標。
而MC670之所以能夠繼續刷新高產紀錄,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趙久然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使用具有超高產潛力的品種,二是種植團隊提出并踐行“密植增穗,培育高質量抗倒群體,增加花后群體物質生產與高效分配”的良種良法配套技術;三是我國新疆等西北地區具有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等優良氣候條件等。
趙久然表示,今年MC670再創我國大田生產歷史新高,玉米雜交種NK815再創制種產量歷史最高紀錄,不僅高產還很優質,全部達到國家一級以上標準,特別是發芽率高于國標10個百分點以上,這對種子生產基地農戶增產、社會增收起到了保障作用,對種子生產企業以及經營部門也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對于促進我國種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家門口的 視聽“大餐”
9月29日,中宣部、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隊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慰問演出,精彩的表演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品嘗到了豐盛的視聽“大餐”。[詳細] -
為國從來豈顧勛
當踏上援鄂戰場的那一刻,以科學為武器的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專家組專家們早已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詳細] -
沖鋒在科技戰“疫”最前沿
在一線奮戰的,還有遲象陽、張夢瑤、董韻竹3名女博士——她們既參加核酸檢測,又參與疫苗、抗體研究等科研攻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