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環境宣傳“軟工作”干出“硬成效”
“下一步,市政府將籌集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到今年年底,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將達到75%以上。”
“針對本縣3個未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的鎮污水處理項目,接下來我們將倒排工期,每天一通報,每周一督導,確保按時完成工程建設。”
近日,面對記者團的采訪,廣東省梅州市轄區內的興寧市副市長和大埔縣水務局局長分別表態說。
像這樣面對面采訪當地政府領導、企業負責人的治污攻堅輿論監督采訪活動,今年以來,梅州市生態環境局已組織開展了6次。采訪活動既宣傳各地治污攻堅的好做法、好經驗,更著力曝光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以問題為導向、推動生態環保工作。
“采訪在當地電視臺播出,相當于向社會公開‘承諾’。這讓我們更有了壓力和動力,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落實責任、倒排工期、加快工作進度。” 大埔縣水務局局長表示。
宣傳工作雖然是春風化雨的“軟工作”,但也要干出實實在在的“硬成效”。分管生態環保工作的梅州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黃文沐認為,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決戰決勝之年,在積極推進工程治污的同時,也要強化輿論宣傳引導,推動各地工作落實,助力完成治污攻堅“硬任務”。
定期發布“梅指數”也是強化輿論宣傳引導的重要內容。今年6月5日,梅州市生態環境局首次向社會發布梅州生態環境質量“梅指數”,此后定期于每月10日、20日發布空氣、水環境質量指數,對轄區內8個縣(市、區)環境質量優劣進行排名。截至目前,“梅指數”已發布8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應,成為引導、指導縣(市、區)治污攻堅工作的風向標。梅州市生態環境局每月組織當地主流媒體對“梅指數”排名靠前及靠后的縣(市、區)政府分管生態環境的領導進行采訪。
輿論宣傳引導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以豐順縣榕江北河為例,因為水質下降,曾被省市掛牌督辦。今年以來,在輿論宣傳引導推動下,治污工作不斷加強,水質不斷改善。
“我們的做法,一是高度重視,全民動員,讓全社會都來參與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二是分析原因,查找源頭,對17個斷面進行檢測分析;三是制定方案,鐵腕整治;四是督查督辦,追責問責,我們約談了兩個鎮黨政主要負責人,通報批評了1個鎮,按干部管理權限對6名鎮干部、5名村干部進行了誡勉談話。”豐順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通過采訪向全市介紹和推廣豐順治污經驗。
“梅指數”“紅黑榜”的發(公)布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也讓發布平臺梅州生態環境官微成為微信“熱號”,由此帶動梅州市生態環境宣教及其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創新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