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支教延至三年 為學生建立“燈塔”與“希望”
“韶關好人”曹煒新:
一年支教延至三年 為學生建立“燈塔”與“希望”
前不久,25歲的曹煒新成為了佛山市大瀝實驗小學的老師,而就在今年7月中旬,他剛剛結束在粵北山區三年的支教。今年夏天分別的時候,曹煒新在專門給孩子們創辦的公眾號里寫道:“我在這漆黑的山區小鎮里點亮了一盞燈,燈光很柔和,如同螢火蟲般微弱,雖然不足以照耀整個小鎮,卻能帶來無盡的溫暖。希望你們繼續潛心讀書,奮斗三年考上理想的高中。”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
“我陪你們到畢業”
曹煒新家在佛山,2017年大學畢業后,他加入共青團廣東省委的“希望鄉村教師計劃”,來到韶關市仁化縣扶溪學校,本科計算機專業的他成了數學老師,并擔任四年級二班的班主任。
“從初中開始,我就有到山區支教的夢想”,因為這個支教夢,曹煒新從城市來到小山村,站到了七尺講臺上。他剛接手的時候,這個班的數學成績比較弱,通過兩年的努力教學,班級的平均成績排在仁化縣第一名,孩子們的文明禮貌情況也顯著改善,興趣愛好更加廣泛了。由于學校師資力量有限,曹煒新還主動承擔了科學、品德、美術、電腦等多個學科的教學。
由于班上三分之一的學生是留守兒童,曹煒新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利用課余和周末時間舉辦特色活動,陪伴孩子們快樂成長。本來只是一年期的“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支教旅程,沒想到他為了實現給孩子們的“我陪你們到畢業”的諾言,曹煒新在一年的支教期滿后主動申請延期,在扶溪學校一待就是三年,用自己的愛與責任陪伴孩子們成長。經過三年支教,曹煒新被評為“韶關好人”“仁化縣最美志愿者”“扶溪鎮優秀教師”。談起支教的這三年光陰,他說:“我不會后悔的,這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三年。”
“成為自己的燈塔”
“燈塔籃球隊”是曹煒新花兩年時間在該校組建的女子籃球隊,他希望在體育鍛煉中,孩子們能感受到一種拼搏、向上的力量,成為她們自己“心中的燈塔”。剛入校支教時,曹煒新就帶著孩子們爬坡鍛煉體能,周末回校練球、組織籃球常規賽,并且持續記錄練球的精彩瞬間,給孩子們留作青春的紀念。經過兩年的訓練,這班女孩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在比賽中甚至能戰勝高年級的學生。
后來在古夏村,曹煒新又為孩子們建立了“希望籃球場”,讓孩子們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籃球的樂趣。
以舞臺劇演繹生活
在教學中,曹煒新還為粵北山區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個非常新鮮的教學方式——舞臺劇。五年級的時候,班里的小芳同學近視了,但她怕同學笑話,不敢戴上配好的眼鏡。為了不影響小芳學習,曹煒新在班會上搞了一個“戴眼鏡儀式”,他給所有的學生買了一副塑料的眼鏡邊框,請他們陪小芳一起把眼鏡戴上,并且告訴小芳和同學們:眼鏡可以讓原本模糊的世界變得清楚,它是我們的好幫手。
而這次的班會后來也被曹煒新在元旦匯演上排成了舞臺劇,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不但鍛煉了膽量和自我表達能力,也對老師的教導有了更深的體會。
“暫時把老師當父親”
支教三年里,自然還是有些事讓曹煒新感到心疼。有一次考卷上出了這樣一道題:“父愛如山,在你的記憶中,哪件事讓你體會到了父愛呢?”有一個女學生不知怎么答題,向曹煒新求助,“班里三分之一都是留守兒童,在他們的身邊多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所以孩子這個問題讓我感到非常心疼,我看了以后沉默了很久才緩緩地對她說:‘要不暫時把老師當成你的父親吧?’”
疫情期間,學校組織學生們在線學習,曹煒新挨家挨戶到學生家里家訪,了解孩子們的學習動態以及心理健康狀況。“過去三年,是我這一生中最幸福的三年,扶溪鎮也是我這一生中感受過最美好的地方,它承載著我和孩子們最快樂的回憶。”曹煒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