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五個精準”,細化治理措施 夏季臭氧污染治理加快推進
從6月的監測數據來看,夏季臭氧治理攻堅開局良好,治理工作初見成效。9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為19天,同比提高5天;其中80個城市優良天數同比提高,5個城市同比持平,10個城市同比下降。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近日在7月例行發布會上表示。
這些數據的背后,是生態環境部168個工作組在高溫下奔赴各地的身影和全國各地真抓實干應對臭氧污染的共同努力。例如,北京、山東、鄭州等多地發出了“給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的一封信”,杭州、太原、南通等城市分別開出了第一張VOCs罰單,天津、河北、廣東等省(市)出臺優惠政策,引導鼓勵夜間錯時加油和裝卸油。
“氣溫開始升高,請各單位按照市攻堅辦應對臭氧污染工作要求,在21-25日對VOCs排放企業實施錯峰限產,確保本月達到優良天數目標。今日工作計劃:重點巡查清涼山片區存在污染物排放的工地、加油站、餐飲業、汽修廠等?!?/p>
每天清晨,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生態環境局都會第一時間通過微信群發布相關工作通知,實時掌握管控動態、發布管控建議、有計劃組織巡查。從入夏以來,以臭氧污染防治為主開展工作已成為常態。
“科學精準”貫穿始終,溯源走航齊上陣
在5月發布的《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中,“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的總要求被放在突出位置,也成為各地開展工作的風向標。
只有精準溯源,措施才能一針見血。山東省青島市自2016年起,已連續4年開展大氣源清單動態更新編制工作,每年對全市6000多家工業企業VOCs的基礎活動水平數據進行動態更新,對重點行業排放因子及成分譜進行實測,逐步建立全口徑動態管控清單。
青島市環境科學院研究人員介紹,“青島市排放主要來自工業源(固定燃燒、溶劑使用、工藝過程)、移動源(道路和非道路)。工業VOCs排放占比較高的行業依次為表面涂裝行業、化工行業(含石油煉制)等。
有了科學的排放溯源,青島有的放矢對4個重點行業進行全過程治理評估。以家具制造行業為例,青島市發現在源頭替代方面,家具行業低VOCs含量涂料占比可達60%以上,但過程控制方面,相對于汽車制造和包裝印刷兩個行業存在一定的無組織排放問題,需要進行有針對性地完善。
甘肅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下發《關于做好全省2020年夏秋季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的緊急通知》,“持續推進源頭替代是治理揮發性有機物的首要環節”,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處長劉迎偉介紹,7月1日起,全省油墨、涂料、制藥等生產、銷售和使用都要滿足新頒布實施的國家產品有害物質限量標準要求。
盛夏夜晚,4輛裝備有高時空分辨VOCs走航系統的監測車正緩慢行駛在河南省新鄉市VOCs重點企業化工園區內,通過監測共發現8處VOCs高值區域異常點。執法人員進入企業,進行點、面查找,對發現的泄露點進行現場執法?!白吆奖O測可以精準查找污染源,一擊必中,高科技手段執法已經徹底改變了執法人員靠鼻子聞,四處查找污染源的時代了。”廠區內執法人員介紹。在夏季臭氧污染防治中,走航監測已成為各地生態環境部門的監測利器。
各地指導幫扶和“義診”并進,切實減少VOCs排放
走進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石橋高低錯落,樹木蔥蘢翠綠,水波輕柔搖擺。在由紹興市生態環境局、紹興市越城區人民政府主辦的臭氧污染防治專家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張遠航以及國內臭氧防控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紹興市空氣質量改善特別是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對癥施策。
江蘇省蘇州市生態環境局也聯合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組織專家對蘇州企業開展夏季自主減排工作現場評估,通過專家上門提供技術指導和幫扶,精準提升企業治氣能力,使企業得到夏季重污染天氣豁免資格,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四川省成都市創新舉措,不僅請來專家,還針對小微型企業技術力量薄弱等特點,發動環境志愿者的力量對企業進行“義診”。根據分配企業名單,經過培訓的志愿者在派出機構或屬地鄉鎮、園區環保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攜帶現場“義診”幫扶體檢單和便攜式儀器設備,重點就企業VOCs產生點、廢氣收集系統、配套末端治理設施運行狀況進行詳細問診,并出具電子版幫扶體檢單,供企業開展VOCs綜合治理參考。
專家志愿者進企業送服務已成為常態,來自生態環境部的強化監督幫扶與各地幫扶并進。劉友賓表示,生態環境部已派出168個工作組,深入58個VOCs排放量大、臭氧污染壓力重的城市完成第一輪次強化監督幫扶工作,正進一步組織227個工作組,到78個城市開展第二輪次強化監督幫扶,加大VOCs減排力度,扎實推動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有效提升優良天數比率,確保完成“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任務。
前兩月南方多雨水,接下來臭氧污染防控仍不能放松
臭氧治理攻堅開局良好為下一步工作開展打上強心劑,需要注意的是,南方大多數省市前期一直處于梅雨季節,經過雨水的洗禮,空氣質量一直保持“優良”的狀態。以安徽省合肥市為例,從6 月21 日至7 月20 日的30 天時間內,空氣質量全部為“優良”,其中“優”的天數達到26 天。在安徽北部的淮北市、阜陽市、宿州市等地,近30 天的空氣質量也都達到了“優良”。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氣科學系教授孔少飛表示,臭氧污染形成的3個基本條件是高溫、低濕度、強輻射。夏季大氣邊界層較高,顆粒物濃度比秋冬季低,對太陽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小,使得到達近地面的太陽輻射增強,臭氧生成速率大大增加。
雨水“沖刷”破壞了臭氧形成所必須的3個條件,增加了空氣質量的穩定性?!皬慕鼛啄甑那闆r來看,六七月份臭氧濃度降低十分少見?!卑不帐∩鷳B環境廳大氣環境處相關負責人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今年梅雨季節長。但是隨后降雨減少、氣溫升高、光照增強,臭氧濃度可能會驟升。為此,安徽省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中心聯合省環境氣象中心發出預報,仍將臭氧列為首要污染物。
四川省也在7月24日發布臭氧預警,預測四川盆地將迎來連晴高溫天氣過程,臭氧污染風險加大,成都平原、川南地區可能出現區域性連片污染。要求成都、德陽、綿陽等11市加強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行業督促巡查和幫扶指導,落實區域聯防聯控要求,切實有效防控臭氧污染。
由此可見,夏季過半,臭氧污染的威脅并沒有真正遠去。從工業源頭減排到移動源專項行動,各地仍要結合實際,摸清VOCs的污染底數,夯實臭氧污染防治基礎,探索建立以臭氧為主要對象的污染天氣應急應對體系,全力以赴打好臭氧污染攻堅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