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與騰訊地圖攜手發布公共交通出行大數據平臺
7月30日,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聯合騰訊在北京舉辦“布局新基建,數據資源賦能城市交通發展”研討會,探討新基建背景下,交通大數據在交通產業發展中的應用,并且雙方攜手發布“公共交通出行大數據平臺”,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智慧化發展。
同時,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北京市交通委、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北京工業大學、揚州市交通運輸局、北京公交集團等單位專家與代表共同出席研討會。
據悉,日前交通運輸部在部務會中明確了“新基建”的重要作用,堅定不移抓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讓新技術給傳統交通項目賦能,讓交通項目成為“新基建”的主力軍。加強規劃引領,積極謀劃推動一批交通運輸“新基建”項目落地。注重部省聯動,加強行業指導,加大引導支持力度,促進形成多元化投融資機制,保障各項任務順利實施。
在此背景下,研討會重點討論了新基建下“公交都市”智能化發展新思路、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構建思路、大數據如何賦能公共交通行業管理與服務等議題,并且獲得了諸多建設性意見。
研討會上,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何勇表示,“新基建”依托于新興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傳統基建領域補上短板,發掘新的增長點,這正好契合了交通運輸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推進交通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以“新基建”中的大數據產業鏈為例,數據從產生到應用、繼而產生新數據,整個過程形成了一個環形產業鏈,參與企業越多,數據價值也會逐級放大。
“通過多年公交都市建設,我國公交行業智能化基礎得到了夯實,2018年底公交車載設備安裝率已達到87.3%、IC卡刷卡率平均超過50%,將行業數據與互聯網數據融合應用,激發數據價值、服務行業發展,已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部公路院大數據團隊負責人劉冬梅在研討會中說道,傳統的公交智能化系統在公交企業生產調度、公眾信息服務方面有較好的產業技術積累,在智能化過程中也涌現出主動創新、突破既有產品功能的新需求和新應用,系統持續迭代升級,極大刺激了我國公交行業智能化產品的更新換代。
騰訊地圖智慧交通中心負責人黃朝暉表示,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騰訊助力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與服務升級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連接供需。聯合交通部公路院,依托騰訊豐富的大數據生態,為行業客流分析、優化線網和提升公交治理能力提供決策支持,為企業合理利用當前運力,開通定制公交、旅游專線、班線、校車等新型出行服務提供客觀依據。同時,將綠色出行的理念滲透至多個騰訊系產品中,為用戶提供全生態、跨平臺、同體驗的出行服務。基于騰訊地圖一體化線路規劃和服務能力,騰訊乘車碼、微信支付能力和騰訊全場景C端觸達能力,助力產業生態,共同推進一體化出行服務升級。
研討會上,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副秘書長楊坤表示,在交通運輸部的領導下,全國公交行業不斷圍繞群眾出行新需求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各地公交企業信息化建設應用,在運營、組織、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比如說,像智能化調度系統的使用,自動排班、聯動運營組織等功能,節省了人力,提高了精細化管理水平。今后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將會在公交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
隨后,作為大數據應用在公交領域的重要落地成果,由部公路院和騰訊聯手打造的“公共交通出行大數據平臺”正式發布亮相。該平臺通過將騰訊大數據和公交行業數據融合,建立基于城市出行特征的多維公交線網評價體系,運用云計算、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結合城市人口時空出行規律,實現對城市線網的全局性有效分析管理與優化評估。
據悉,該平臺具備4大優勢:構建對城市出行態勢的感知能力,準確發現出行規律;診斷線網存在問題、調整優化線路站點、分析評估優化決策;挖掘不同場景的出行需求特征,規劃定制公交線路,精準投放運力;科學評估線網與運營現狀,為管理者實操者提供有效依據。通過建立監測、分析、診斷、優化、評估的閉環全流程管理,結合專家經驗與模型算法,“公共交通出行大數據平臺”實現了平臺的閉環無限升級與迭代。同時,可以實現隨城市出行特征、城市結構、人口的變化,而自適應升級指標體系,以適配城市出行需求,進而實現平臺與城市發展的有效結合與共同發展。
據了解,早在2016年,部公路院已開始支持交通運輸部數據共享開放工作,上線了“出行云”,本次發布的公共交通出行大數據平臺是“出行云”的重要應用之一。“該平臺將充分發揮多方數據優勢,從公交線網評估優化、潛在公交人群發現等行業需求和痛點入手,為各地交通運輸局、公交企業、MaaS服務商等提供技術支撐,推動‘出行即服務’落地,支撐綠色城市交通示范,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劉冬梅說道。
何勇副院長表示,騰訊在精細化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應用等環節有巨大優勢,公路院和騰訊進行戰略合作,攜手布局新基建,立足公交大數據平臺,快速推出線網優化合作成果,體現了數據資源賦能城市交通發展的巨大潛力。
騰訊地圖地圖副總裁謝建家表示,騰訊將充分發揮騰訊生態能力、大數據平臺優勢,深化數字技術與公交系統的跨界融合,并圍繞公共交通發展的核心問題、核心痛點展開創新,提升公共交通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助力城市交通更智能、更綠色、更便捷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