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小區(村)不再要求體溫檢測 將增加卡口開放數量
中新網北京7月20日電 (陳杭)北京各小區(村)繼續實行查證、驗碼、登記措施,不再要求進行體溫檢測。快遞、外賣等外來人員用健康寶掃碼登記“未見異常”可進入小區(村)。優化卡口設置,結合實際增加卡口開放數量,方便居民出行。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辦公室成員、北京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徐穎20日在發布會上提到以上內容。
自20日零時起,北京市應急響應級別已由二級調整至三級。
小區(村)出入口不再要求進行體溫檢測
北京市優化小區(村)出入口管理措施,繼續實行查證、驗碼、登記措施,不再要求進行體溫檢測。快遞、外賣等外來人員用健康寶掃碼登記“未見異常”可進入小區(村)。返(來)京人員繼續通過“京心相助”進行信息登記。
徐穎介紹,要優化卡口設置,結合實際增加卡口開放數量,方便民眾出行。改進完善值守機制,堅持卡口管理和樓門、院門管理相結合,加快推進智慧門禁建設,恢復物業企業值守,對于無物業和物業管理不成熟的小區,優先安裝智能門禁等安防設施,暫未實現智慧管理的,繼續統籌力量做好值守。
嚴格對重點人群、區域的管理
北京市繼續嚴格對重點人群的管理,對入境進京人員,繼續實行閉環轉運管理和14天集中觀察,在觀察期滿、核酸檢測合格回到社區(村)后,應做好7日健康監測。對中高風險地區返(來)京人員,加強信息監測、前端控制和閉環管理,入住社區(村)的繼續要求進行14天居家或集中觀察,實行核酸檢測“應檢盡檢”。對我市密切接觸者及確診治愈出院患者,繼續嚴格落實14天集中觀察措施,在觀察期滿、核酸檢測合格回到社區(村)后,對確診治愈出院患者,再進行兩周的健康監測和跟蹤隨訪。
徐穎指出,要嚴格落實常態化防控下疫情風險分區分級管理有關規定,繼續加強對中高風險街鄉的管理。對確診病例超過5例的小區(村)實行封閉管控,在解除封閉管控后,繼續實行28天的封閉式管理。建立環境動態監測機制,定期對小區內公共設施物表及垃圾站點環境,開展新冠病毒采樣檢測。
對居家觀察人員,北京市將繼續堅持人防和技防相結合,嚴格落實健康監測、心理疏導、基本生活用品代購等管理服務措施,確保其“足不出戶”。對集中觀察人員,按照不同風險等級進行分類安置,原則上單間居住,嚴禁隨意出屋,做好就餐保障和心理幫扶。著眼疫情防控需要,加強集中觀察點建設儲備,完善管理運行機制,確保安全有序運行。
加強民眾發熱等癥狀監測
徐穎表示,切實加強民眾癥狀監測和健康管理。立足“四早”,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診室建設,充分發揮社區(村)公共衛生委員會、家庭醫生作用,加大對居民發熱、干咳等相關癥狀的監測力度。重點關注老弱病殘幼等特殊群體的健康狀況,提前做好流感等相關疫苗接種工作。
同時,北京市將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和消毒力度。嚴格落實“四方責任”,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加強社區(村)環境衛生整治,加大垃圾分類和清運處理力度,消除衛生死角盲區。堅持科學消毒,推廣消毒專員制度,對公共場所、公共廁所、垃圾站等重要區域、重點部位每日至少消毒2次,避免過度消殺、無效消殺。
此外,北京還將。強化社區公共場所嚴格管理。按照疾控部門疫情防控指引,在具備完善衛生防疫措施和應急預案前提下,恢復賓館、餐館、超市等經營場所正常營業秩序,采取預約、限流、錯峰等措施,有序開放室內外體育健身及娛樂場所。全面推廣應用“健康寶”進行電子掃碼登記,為流行病學調查、涉疫人員篩查提供支撐。
徐穎強調,全面提升民眾健康素養。加強對防疫政策、防控要求、健康生活的宣傳引導,強化“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不斷提高民眾自我防護的意識和能力。加大文明行為提示和勸導力度,提倡科學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使用公勺公筷等良好風尚,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將防控工作融入居民生活。
“這些天來,廣大民眾充分理解、大力支持社區疫情防控的系列措施,為阻斷社區疫情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此,我們向民眾表示衷心的感謝!”徐穎說道。
徐穎稱,當前北京市防控形勢總體趨穩向好,但境外疫情大流行還在加速,北京市仍面臨著疫情反彈的風險。要時刻保持警惕,毫不放松抓實抓細常態化社區防控的各項措施,鞏固來自不易的防控成果。希望民眾能夠繼續支持配合社區防控工作,保持自我防護意識,當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共同努力,攜手創建健康社區。(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