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灘“新基建”浪潮 金科產業加速科技創新
中新網6月30日電 “新基建”廣受關注。作為金科股份四位一體戰略中的核心板塊,金科產業緊隨國家導向、先手布局科技產業領域,在“新”“舊”之間尋求發展動能的轉變,搶灘“新基建”發展浪潮。
集聚人工智能產業加速區域經濟轉型
作為“新基建”中關鍵的發展領域之一,人工智能在年初的全民抗疫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有專家指出,未來10年人工智能跨學科將加快進一步拓展,并帶來多維度技術和各應用場景的深度結合與疊加,產生更具沖擊力和顛覆性的人工智能體驗。
大勢所趨,順勢而為。5月29日,山東省發布“以人工智能賦能全省制造業” 的實施方案,力爭到2025年,以濟南、青島為龍頭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鏈初步建成。
實際上,自2018年1月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以來,金科產業就積極與各級政府探索在齊魯大地“大展拳腳”的機會。契合山東新興產業發展方向,金科產業先后布局臨沂智能制造科技城、濰坊智慧科技城、濟寧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城、青島智慧科技城,引進北京電信規劃設計院、中科創享等龍頭企業。金科產業圍繞智慧科技、智慧產業等方面,深耕區域,強化資源對接,以一批重點標桿項目形成示范引領,加速傳統區域產業經濟快速升級。
緊跟工業互聯網浪潮布局智慧健康領域
從“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為更加全面的“發展工業互聯網”,國家對于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推動和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不久前,醫療醫藥應急保障體系互聯網平臺建設推進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表示將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在醫療行業的應用,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行業的深度融合。疫情當下,利用工業互聯網、5G等技術,助力智慧醫療快速發展,已從理想走入現實。
在此背景下,諸多相關產業園區紛紛涌現,金科產業則早已布局。
2016年,金科產業打造的兩江健康科技城拔地而起。四年來,項目實現產值約60億元,貢獻稅收約6億元,解決就業2萬人,累計專利數量230余項。入駐園區的大健康、智能制造、智能科技類企業占比超過74%,行業百強企業更是達到35家。以清科生物、嘉致骨科、百蓮湖養老等為代表的國內優秀健康類企業,以新松機器人、蘇交科、馭虹科技、臻遠電氣等為代表的國內知名智造科技類企業,以重慶農業擔保公司、全國水產技術總站、聚慧科技、飯巢品牌等為代表的重慶本土知名國有及民營企業,紛紛落戶金科 兩江健康科技城,攜手共促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如今,依托“大健康+智慧科技”為產業生態內核,金科 兩江健康科技城借助“工業互聯網”的東風,正逐步打造成為大健康產業的標桿。
立足大數據建設完善科技產業生態鏈
數據中心作為云計算的基礎設施,是大數據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當前國家大力支持和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作為全國首批5G試點示范城市之一,貴陽市肩負著引領工業經濟發展的重擔和使命。4月28日,貴陽市經開區舉行產業招商項目網絡簽約儀式,當日簽約14個產業項目,總投資52.36億元,創造了貴陽招商引資的“開門紅”。
此次簽約中,金科 貴陽健康科技城成功落子經開區,開發建設包括智慧醫療、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及產業研發創新基地,產業服務中心、人才實訓基地等載體在內的產城融合標桿項目。
無獨有偶,5月14日,成都市發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加快發展區塊鏈、5G、8K、人工智能等產業,謀劃實施一批‘新基建’項目”。在“新基建”的東風下,一直以來占據著成都市產業頭把交椅的電子信息產業,被視為萬億產業突破口。而金科置信旗下的電子科大科技園,順理成章成為成都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地。
金科置信 電子科大科技園布局集成電路、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通信與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產業,構建從苗圃、孵化、加速器、規模化的完整的科技產業生態鏈,吸引了包括瓴盛科技、申威科技、思特奇等100余家電子信息高新技術企業入駐,形成了企業、人才聚集的磁場效應。百余家電子信息高質量企業的聚集,圍繞產業發展的溝通、交流、合作以科技園為平臺進行展開,良性的產業生態圈的建立,為產業聚變提供了助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