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表型組測量平臺在滬建成
(記者胡德榮)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日前披露,在上海市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世界首個跨尺度、多維度人類表型組測量平臺已經建成,一期項目計劃招募1000名長期生活在上海、身體健康的志愿者開展包含2萬個檢測指標的自然人群表型測量。
該平臺坐落于復旦大學張江校區,設有人體成像與測量、睡眠與生物電、人體能量代謝艙等多個測量實驗室,可檢測約2萬個表型詞條,如分子蛋白質組、分子代謝組、細胞表型、語音表型等。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院長金力介紹,表型是基因和環境相互作用決定的人體特征,表型與基因共同構建起龐雜的“生命健康密碼”。比如,一道不起眼的耳垂折痕,可能與冠心病發病的概率相關,因為它們關聯著同一個基因,這樣人們可以通過觀察這一外觀表型,來判斷自己是否易患冠心病。
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還將在數據、倫理、質量控制等涉及表型精密測量的各個方面在全球范圍內率先開發和制定標準,并在同一標準下協同全球不同地區開展人群的表型測量與研究,力爭早日正式啟動“人類表型組” 國際大科學計劃。
目前,國內外都已初步形成“人類表型組”國際大科學計劃協作機制。國內已經匯聚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等3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20家三甲醫院、5家國內知名企業,在上海、北京、重慶、廣州等地分別成立人類表型組研究中心。在國際上,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15個國家的21家著名研究機構專家參與,基本完成國際布局的前期協調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