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副省長孫東生:推動冰雪供給“越過山海關”
2022年北京冬奧會還有不到兩年時間。黑龍江省將如何推進冬奧會提出的“3億人上冰雪”這一目標?今年3月份,綏芬河口岸首個輸入病例入境,此后一個月間入境人數2000多人,目前輸入疫情控制得怎么樣?
圍繞這些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副省長孫東生接受了新京報記者專訪。
談抗擊疫情
國門第一道關卡急需固本強基
新京報:3月下旬以來,黑龍江綏芬河口岸一直在戰疫,目前輸入疫情控制得怎么樣了?遇到了哪些問題?
孫東生:從3月21日至4月8日,綏芬河口岸累計入境2497人,其中確診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409人,占全國境外輸入病例的約四分之一,目前已無新增病例,總體形勢趨于平穩。
在應對境外輸入疫情過程中,黑龍江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都比較大。作為疫情防控一線工作者,我感到邊境口岸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還存在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例如從公共衛生角度看,黑龍江省現有邊境口岸18個,多數口岸和口岸城市的基礎設施不到位不達標,衛生檢疫防疫資源和力量更是嚴重不足。口岸國門第一道關卡的底子“薄”,急需固本強基。
新京報:具體到綏芬河的情況呢?
孫東生:綏芬河是一個常住人口僅7萬的邊境小城,符合防疫要求的隔離賓館只有15個923間房,以每天入境180人14天為一個隔離周期計算,需要2500多個房間;按照收治500名患者測算,還需要為醫護人員、后勤人員、轉運人員、公安干警準備1500個房間,極大超出了城市的供給能力。救治能力也很缺乏,綏芬河市傳染病醫院僅有的16間留觀病房無法滿足需要;3家公立醫院等級最高為二甲,床位總數591張,市人民醫院改造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后,其余兩家醫院僅剩177張床位,難以滿足其他患者的就醫需求。
新京報:還發現了其他問題嗎?
孫東生:從國家安全角度看,專業人才極度缺乏,衛生檢疫檢測專業力量更是薄弱,海關一線的采樣專業人員、流調專業人員、實驗室專業檢測人員,等等,都不能滿足需求。這次抗疫過程中,綏芬河核酸檢測能力最初每天只有96人份,口岸通關環節最長采樣時間達24小時,得到國家和省的支援后,滿負荷狀態下的檢測能力僅達到400人份。
新京報:那么這些問題怎么辦?有哪些建議?
孫東生:要對邊境口岸注入“大”的戰略資本。對于處在經濟發達都市圈內的口岸,可進行“近親聯姻”,將口岸與附近城市的應對處置資源統籌起來,實現資源整合和共享。對短板和矛盾突出的欠發達地區邊境口岸,應著眼未來的戰略需要,從國家層面安排一定規模的資金,重點對老舊口岸進行現代化特別是信息化改造,推進衛生檢疫防疫設施建設,建成一個完整的閉合的應急處置能力鏈條,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寧可平時“十室九空”,也不能戰時“望床興嘆”。
同時,建議全國人大進行深入調研,對邊境口岸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和處置專門制定一部法律法規,該細化的細化,該填補的填補,從立法層面提升應對處置能力,從而實現長久穩邊固邊興邊的目標。以綏芬河為例,按照“大口岸大城市大功能”的模式加大建設力度,就可以形成“大大的綏芬河小小的牡丹江”的邊境口岸發展格局。建議全國人大對此開展調研論證。
談冰雪運動
讓冰雪運動省份與全國省份對接
新京報:黑龍江是冰雪大省,但是一些冰雪運動項目,比如冰球,給人感覺都是小眾項目,冰雪運動群眾參與度怎么樣?
孫東生:其實,小冰球里面有著大未來。一個熱愛運動,特別是冬季冰雪運動的民族肯定是充滿活力的、時尚的和健康的。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倡導全民健身,使全社會充滿活力、向上向善”。冬季項目因其獨特的魅力,速度、力量、耐力與藝術完美結合,成為國際上廣受歡迎的運動選項,同時,冬季項目有助于激活人體自身調節和環境適應能力,使其成為不可替代的運動項目。我國也是冬奧會的籌備國家,冬季項目正成為時尚選擇,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冷資源已經邁向“熱經濟”。但同時也應看到,冰雪服務有效供給不足、群眾參與度不夠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新京報:影響群眾參與度的關鍵原因是什么?
孫東生:冰雪運動在歐美國家比較流行,在國內則相對“小眾”,除了地形地理、歷史積淀、文化傳統等因素影響之外,主要原因是冰雪供給也就是供給側出現了“三個失衡”。
比如高端供給與大眾供給的比例失衡,據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全國冰雪運動參與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場地建設不足成為冰雪運動發展的重要短板,東北、西北、華北和南方地區因“場所太遠”導致“無錢無閑”者不能參加冰雪運動的比例分別為43.9%、67.2%、76.5%,但動輒幾十萬元的南極冰雪旅游人數卻九年暴漲40倍,“有錢有閑”人成為主力軍。
還有冰雪產業與冰雪事業的發展失衡,由于地理因素限制,加之人工成本因素,導致“北強南弱”,南方地區冰雪運動普及率較低,僅為18%,不到東北地區的一半;冰運動和雪運動的結構失衡,因為一次性投資較大,運營成本和維護費用居高不下,“雪運動”成本高昂,滑雪的門票價格是室內滑冰的5倍,導致了“冰強雪弱”局面,更多的人選擇負擔相對較輕的“冰”。
新京報:申辦冬奧會提出了“3億人上冰雪”的目標,眼下距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還有不到兩年時間,如何解決這“三個失衡”呢?
孫東生:從供給側入手,圍繞“玩得起玩得好”,重塑冰雪運動供給結構。比如“北強南弱”問題,其實隨著制冰造雪技術的改進,目前冬季項目場地和運營成本大幅度降低,加上高鐵的發展交通條件的改進,便利性明顯增強,這些都為冬季項目普及創造了條件,冰雪運動已經突破了傳統冬季項目的地域限制。所以在冰雪資源供給上,可以加強“南展西擴東進”戰略的實施,讓東北等傳統冰雪運動省份與全國特別是南方省份對接,推動冰雪供給“越過山海關實現東南飛”。高端供給與大眾供給失衡問題,可以以“半小時冰雪休閑健身圈”為核心,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大群眾性普惠冰雪的供給力度。
推動冰雪運動普及需要加強統籌引導,合理規劃制定冰雪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以產業發展激活冰雪項目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近年來,黑龍江舉辦了學生冬季運動會、冬令營、中俄學生冰雪嘉年華等活動,還與國家體育總局連續五年舉辦了全國少年未來之星冬季陽光體育大會,這些活動在校園里培育出一批批冰雪運動的“粉絲”,帶動了更多的成年人走上冰雪。所以要讓更多的人愛上冰雪運動,可以從校園冰雪運動入手,推動冰雪項目進校園建立聯賽機制,以競技引領群眾廣泛參與。在2022年冬奧會的帶動引領下,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3億人上冰雪目標一定能實現,更重要的是還將在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中發揮應有作用。
從供給側入手,圍繞“玩得起玩得好”,重塑冰雪運動供給結構。——孫東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