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擴為4天 北京從嚴判定密接者
北京已經連續32天實現境外輸入和本地病例“雙0”增長。同時,北京將盡最大可能不漏掉一個密切接觸者,即將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癥狀出現時間前2天擴大到前4天接觸的人群。
新京報訊 昨天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舉行第108場新聞發布會。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5月17日,北京無新增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治愈出院1例,在院治療患者降至6例,北京已經連續32天實現境外輸入和本地病例“雙0”增長。
徐和建表示,全國兩會就要召開,要確保圓滿完成全國兩會疫情防控和服務保障工作,確保首都安全。
要持續加強入境、中高風險地區進京管理,嚴把入口關,持續抓好社區(村)封閉式管理。學校要履行主體責任保障師生身體健康;醫院要嚴把院感防控關。制定北京日常防疫指引,教育引導市民群眾做好日常防范,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等好習慣。
關注1
西城33人發熱已排除新冠 初判與中央空調有關
西城區衛健委主任陳新介紹,5月17日下午4點許,西城區疾控中心接到轄區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報告,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55號出現多起發熱病例,經連夜排查,截至昨日凌晨1時,西城區5家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共接診該單位相關患者33例。
西城區高度重視,目前對大廈進行檢測。
目前,33例患者經臨床診斷以細菌性呼吸道感染為主,截至昨日15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呈陰性,呼吸道多病原檢測中,多人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呈陽性。目前,患者均遵醫囑居家觀察治療,無住院病例,無重癥病例。
結合目前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測結果,經專家組研判,已排除新冠肺炎病例,多數患者自述發熱與近期使用中央空調有關,初步確定為共同暴露因素導致的集體性發熱,病原體初步判斷為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目前,疾控機構已深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指導該辦公場所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加強員工的健康監測與缺勤追蹤,并做好辦公場所的中央空調與外環境的清潔消毒工作。
關注2
總計流調2800余例 有一病例密接209人
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曾曉芃介紹,流行病學調查是傳染病控制最基礎的工作,也是疾控中心的重要核心職責。
在疫情之初,市疾控中心即高度重視流調工作,市區疾控中心組建了522人的流調隊伍,分布在16區待命,24小時值守,接到疫情報告后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
他表示,流調首發病例要找準,首發病例是群體中第一個出現癥狀的病例,及時準確地找到首發病例,并以他為中心判定密接,從而有效控制風險人群,就會較快控制疫情。同時,詢問發病過程要準,流調時要仔細詢問患者發病過程,明確最早發病時間,將出現發熱、乏力、干咳、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任何一種癥狀或不適的時間作為發病時間,可以有效避免因發病時間誤判而導致密切接觸者遺漏的情況。核酸檢測要采準,這樣才能獲得病例和風險人群的真實感染情況,完善流調證據鏈條,提高溯源調查成功率。
曾曉芃說,北京從嚴判定密切接觸者。根據世衛組織指南,北京的方案在國家方案規定的密切接觸者基礎上,從嚴判定密切接觸者的范圍,即將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癥狀出現時間前2天擴大到前4天接觸的人群,盡最大可能不漏掉一個密切接觸者。
北京疾控從嚴排查病例周邊范圍,當病例、密切接觸者涉及醫院、機關單位、寫字樓、商場、工地、學校等集體單位或場所時,市區疾控中心會進一步擴大排查范圍,增加核酸檢測力度,最大限度控制疫情蔓延。
同時,從嚴橫轉協查病例密接,北京始終堅持疫情防控全國一盤棋,發現外省密接必須當天橫轉外省,“記得最多的一個病例密接209人,分布在24個省,當天我們工作人員全部傳發并確認完畢已是凌晨5點”。
此外,北京從嚴調查聚集性疫情,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多、波及范圍廣、溯源困難、傳播容易,極易造成大面積暴發,因此北京一直嚴格流調,嚴格管控。
曾曉芃說,流行病學調查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理解和積極配合。截至5月17日24時,全市共計完成流調2800余例。
關注3
北京將向9省份派出醫療幫扶隊
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介紹,北京將對河北、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9個省份的100多個縣市,派出醫療隊進行幫扶,涵蓋內外科、婦產科、骨科等50多個科室,能夠為當地患者提供適宜的醫療服務。外地患者可在健康北京網站查詢相關信息。
高小俊表示,北京醫療資源豐富,外地就診患者是客觀存在的。2019年,北京診療超過2.6億人次,外地來京約占1/3。疫情期間,北京醫療機構實施非急診全面預約,加強了核酸檢測能力。這些措施,在防控中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為了減少患者往來感染風險,仍堅持在2級以上醫療機構實施非急診全面預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