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國企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開門紅
持續進行科研開發,為污水處理中的難題找到解決之策,讓污濁的河道,變成游人如織的城市新景觀;面對復雜的供水管線,積極探索科技手段,在太空中為供水管網“拍片”,精準找到漏水點位;看上去簡單的環衛工作也變得更加智能,專業化的環衛服務正走進單位和社區,提供精細化的管理和服務。
新京報記者從北京環衛集團、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北京排水集團等多家民生服務領域的市屬國有企業了解到,今年以來,企業立足各自特點,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以新質生產力實現節能降耗,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北京排水集團
“絕活”技術加快污水處理速度 節約占地及能耗
在南四環外的北京排水集團槐房再生水廠,每天有60萬立方米的污水被凈化處理,其總量能灌滿240個標準游泳池。這座全亞洲最大的地下再生水廠將生態景觀與污水處理設施融為一體,地下藏著再生水廠,地上則是270畝的濕地公園,吸引了不少野生鳥類集聚。
北京排水集團的年污水處理能力相當于1000個昆明湖,運營的排水管線加在一起能夠繞地球大半圈。“北京排水集團始終強調科技創新,已經實現了由原來的引進消化吸收,到集成自主創新,再到原始創新,目前已有部分技術在世界上處于先進水平。”北京排水集團技術部部長白宇告訴記者,北排已建成世界先進的水環境科創平臺和國際最大規模的生產性研發示范廠,創新技術為污水處理中的難題找到了解決之策。
“紅菌技術”利用厭氧氨氧化菌進行脫氮,從而降低環境水體的富營養化水平,目前北京排水集團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熱水解消化液紅菌示范工程。“好氧顆粒污泥技術”是北京排水集團近年來自主研發突破的“絕活”技術之一。通過絮體污泥微生物自凝聚形成顆粒狀污泥,促使沉降速度提升5倍,功能菌豐度提升2倍以上,至少提升20%的污水處理量,加快了污水處理效率,節約能耗15%左右,更是節約占地30%以上。2021年,集團經過10年的研發探索,建成了全國最大規模的城市污水好氧顆粒污泥技術實際工程,處理規模達8萬噸/天。白宇表示,2024年,好氧顆粒污泥技術應用持續推進,北京排水集團正在新建一座10萬噸/天的工程,進一步實現技術迭代升級。
技術的創新應用給這座城市帶來了看得見的收獲,昔日讓市民“掩鼻而過”的污濁河道,變成了今天游人如織的城市新景觀。白宇表示,未來的污水處理廠絕對不僅是過去從事污水處理、污染物去除的封閉水廠,它會變成一個美好開放的環境主體,給城市風景增添一抹亮色,還將是新型的水源廠、新型的能源廠以及新型的資源回收廠。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
在太空為供水管網“拍片” 從細小滲漏“摳”節水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在北京擁有50座水廠,日供水總能力達630萬立方米,供水管線總長度1.6萬余公里,供水服務面積1300平方公里,服務用戶664萬戶,中心城區已經基本實現市政供水全覆蓋。供水管線如此復雜,一旦出現漏水問題必須盡快解決。為此北京市自來水集團也用上了許多科技手段。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副總工程師劉闊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充分應用新技術、新裝備,持續開展管網暗漏檢測,逐步實現了以人工檢漏為主的傳統方式向基于數據分析的現代化方式轉變。“查找漏點的方式正變得更加科學,通過建設獨立計量區,開展夜間最小流量分析,就能快速發現管網漏點。目前已累計建成獨立計量區3000余處,應用規模在國內外同行業中處于前列。”
劉闊說,他們也在國內率先應用衛星探漏新技術,從太空為供水管網“拍片、做體檢”,讓長波段雷達衛星對地面拍照,應用專門的算法對成像信息進行解析,通過判斷土壤中異常的含水量就能在大范圍內實現全面快速漏點檢測,基本可以將漏水點確定在相對小的范圍內,提高了暗漏檢測效率。
針對一些重點場所、重點道路及易發生管道漏水的區域,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布設了3000余個漏水監測記錄儀,通過持續監測管道漏水噪聲,及時發現破損隱患。2023年全年,集團主動檢出管網暗漏3000余處,節水2600余萬立方米。
劉闊告訴記者,聚焦綠色供水,持續提升節能降耗成效,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推動實施了智能調度,逐步實現由傳統經驗調度向智能精準調度的范式轉變,推進能源高效利用,在2023年全年節水約900萬立方米,節電210萬千瓦時。
自來水管線上難免存在著一些細小的砂眼,或許并不會導致大規模的漏水問題,但“涓涓細流”的跑冒滴漏也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為此,北京市自來水集團開展管網壓力診斷分析,精準識別局部高壓區和低壓區,降低冗余壓力,提高壓力均衡度。“通過細小砂眼遺漏出去的水量多少與管道的壓力有直接關聯,在保證用水供應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管網壓力同樣有助于節水。”劉闊說。
●北京環衛集團
推進專業環衛服務進單位正在研發“無人洗掃車”
同樣實現了精細化管理和服務的還有北京環衛集團。今年以來,北京環衛集團全面推進了通州區城鄉環衛一體化服務,并推動專業環衛服務進單位、進社區。
北京環衛集團副總經理許傳林告訴記者,自2016年以來,在通州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環衛集團在北京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圍內提供專業環衛服務,同時承擔疫情防控、創城創衛及副中心馬拉松等保障任務。為落實城市副中心控規中“提升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的要求,逐步解決城鄉清掃保潔標準不同的問題,2024年2月,北京環衛集團最新中標了通州區751平方公里環衛清掃保潔一體化項目,將專業環衛服務進一步向鄉鎮、農村延伸,服務范圍覆蓋宋莊鎮、臺湖鎮、張家灣鎮等9個鄉鎮,積極構建“大環衛、全覆蓋”城鄉一體化環衛服務體系,助力建設更加美麗宜居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環衛集團服務的范圍不僅有城市道路,還滲透到了社區、鄉村和單位。許傳林介紹,今年以來,北京環衛集團依托自身的專業優勢,積極推進專業環衛服務進單位、進社區,深入服務環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從今年1月1日開始,北京環衛集團所屬環服公司正式承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保潔服務業務,服務范圍包括北大人民醫院西直門院區、白塔寺院區及通州院區,合作內容涵蓋醫療區域保潔、公共區域保潔、垃圾分類、物業服務等。針對院區內公共區域人流量大、垃圾種類多、對衛生標準及清潔程度要求極高的特點,集團按區域配備專職保潔主管和專崗保潔員,同時還引進了掃地機器人、洗掃車等設備,將人機結合、精細化、高標準、高頻次作業模式全方位應用于北大人民醫院各區域的保潔、物業服務工作中。
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環衛集團為國務院國資委、燕保銀地家園等單位、社區提供專業環衛服務,構建了“環衛+物業”的綜合服務模式。
科技創新同樣是北京環衛集團的工作重點,許傳林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背景下,推動公共空間清潔由“環衛一體化”向“環衛無人化”升級,推動裝備制造由“自動化”向“智能化”升級。目前環衛集團正與相關市屬國企共同研發18噸氫燃料電池無人駕駛洗掃車,下一步有望在亦莊、大興推動氫能環衛車疊加自動駕駛應用示范,引領環衛作業新模式。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