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智慧交通“成績單”發布 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1160余公里
出門辦事、游玩,先在線查查目的地附近停車位是否充足;1258條公交線路可實時查到站時間,讓市民綠色出行更舒心、更便捷……昨天(20日),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智慧交通發展中心詳解北京智慧交通“成績單”,涉及停車、公交、出租車、自動駕駛等方方面面。
1300余停車場可查車位狀態
智慧停車,與市民出行息息相關。“一個連空閑多少車位都不能實時掌握的停車場,是很難做到智慧停車的。”市交通委科技處一級主任科員牟杰勇介紹,2023年4月1日,北京市地方標準《智慧停車系統技術要求》正式實施,為經營性停車場智慧停車系統建設和升級改造提供了技術依據。
交通部門組織各區展開了全市停車設施信息統計報送,并對報送數據進行校準核對,為推進停車精細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撐。目前,中心城區已完成數據報送與校準核對,各郊區已完成數據報送。依托北京MaaS平臺、北京交通APP,北京已向社會發布了全部11.48萬余個道路停車位和1300余個備案停車場55萬個停車位,共計60余萬個停車位的動靜態數據。
對于市民來說,駕車出行前可以通過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北京交通” APP,搜索查看目的地周邊公共停車場位置、車位空閑狀態等信息,根據APP提供的“寬松(低于50%)、適中(低于80%)、緊張(低于100%)、已滿”四種狀態(更新頻率約5分鐘/次),提前做好行前規劃,節省到達目的地后找尋車位的時間。
1258條公交線可查到站時間
市民的每次出行,可能都在使用智慧交通的服務。“比如,交通大數據分析乘客出行需求,來調整公交線路時刻表、優化公交線網配置,從而縮小實際發車時間與計劃發車時間之間的偏差,減少乘客等車時間,也避免串車等現象發生。”北京市智慧交通發展中心工程管理部部長鐘園介紹。
目前,北京實時公交查詢服務已經覆蓋1258條示范線路,包括公交到站時間、到站距離和車廂擁擠度查詢。“這些信息每天通過北京交通APP、高德、百度這些出行服務互聯網平臺,提供給上千萬市民用戶使用。”鐘園介紹。
圍繞智慧公交建設,本市將推動車輛、駕駛員、公交場站等前端物聯感知設備升級,推動“公交云+數據湖”基礎平臺建設,提升企業對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處理、融合應用能力等。
大數據識別出租車繞路等行為
近年來,北京一直在嘗試用科技賦能,推動出租汽車行業的改革發展。目前,出租行業已經整合接入巡游、網約人車戶基礎信息,車輛定位信息,訂單運營信息等300余項數據資源。通過推動出租行業智慧大腦建設,打造全景監測、重點區域監測、合規化監測、價格監測、駕駛員運營安全監測等應用場景,實現實時監控和智能調度。
鐘園舉例介紹,通過大數據分析,搭建精細化算法模型,可主動識別他駕、繞路、議價、違規跨域運營、疲勞駕駛等行為,形成“可疑車輛預警庫”,并與相關部門實現數據共享。
火車站、機場在節假日大客流返京期間,尤其是夜間公共交通停運后,客流疏散主要依賴出租汽車。交通部門去年以豐臺站為試點,搭建了客流到站預測模型、出租汽車運力缺口預測模型,動態診斷場站出租汽車運力問題。同時,與巡游車載終端、網約車平臺打通調度數據通道,讓調度一線的人員可以快速精準地推送調度信息,實現了巡游車、網約車聯合調度。今年,交通部門也會繼續推廣這種模式,“一站一策”保障旅客接駁。
已為384輛車發放測試牌照
北京道路上,將有越來越多“無人駕駛”的“聰明車”。截至今年2月底,本市累計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1160余公里,覆蓋7個區,測試總里程超過2000萬公里,累計為18家企業384輛車發放測試牌照。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也步入3.0建設階段,測試范圍將由目前的160平方公里拓展至覆蓋通州、順義的600平方公里,下一步還將向4.0階段全市更廣區域拓展。
“去年,我們成功申報了交通運輸部第一批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依托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開展了自動駕駛城市出行服務、無人配送、無人售賣、智慧公交等場景的規模化商業運營探索。”牟杰勇介紹,目前,試點工作已基本完成,相關成果將為自動駕駛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商業化推廣應用提供有益的參考借鑒。
出門辦事、游玩,先在線查查目的地附近停車位是否充足;1258條公交線路可實時查到站時間,讓市民綠色出行更舒心、更便捷……昨天(20日),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智慧交通發展中心詳解北京智慧交通“成績單”,涉及停車、公交、出租車、自動駕駛等方方面面。
1300余停車場可查車位狀態
智慧停車,與市民出行息息相關。“一個連空閑多少車位都不能實時掌握的停車場,是很難做到智慧停車的。”市交通委科技處一級主任科員牟杰勇介紹,2023年4月1日,北京市地方標準《智慧停車系統技術要求》正式實施,為經營性停車場智慧停車系統建設和升級改造提供了技術依據。
交通部門組織各區展開了全市停車設施信息統計報送,并對報送數據進行校準核對,為推進停車精細化管理提供數據支撐。目前,中心城區已完成數據報送與校準核對,各郊區已完成數據報送。依托北京MaaS平臺、北京交通APP,北京已向社會發布了全部11.48萬余個道路停車位和1300余個備案停車場55萬個停車位,共計60余萬個停車位的動靜態數據。
對于市民來說,駕車出行前可以通過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北京交通” APP,搜索查看目的地周邊公共停車場位置、車位空閑狀態等信息,根據APP提供的“寬松(低于50%)、適中(低于80%)、緊張(低于100%)、已滿”四種狀態(更新頻率約5分鐘/次),提前做好行前規劃,節省到達目的地后找尋車位的時間。
1258條公交線可查到站時間
市民的每次出行,可能都在使用智慧交通的服務。“比如,交通大數據分析乘客出行需求,來調整公交線路時刻表、優化公交線網配置,從而縮小實際發車時間與計劃發車時間之間的偏差,減少乘客等車時間,也避免串車等現象發生。”北京市智慧交通發展中心工程管理部部長鐘園介紹。
目前,北京實時公交查詢服務已經覆蓋1258條示范線路,包括公交到站時間、到站距離和車廂擁擠度查詢。“這些信息每天通過北京交通APP、高德、百度這些出行服務互聯網平臺,提供給上千萬市民用戶使用。”鐘園介紹。
圍繞智慧公交建設,本市將推動車輛、駕駛員、公交場站等前端物聯感知設備升級,推動“公交云+數據湖”基礎平臺建設,提升企業對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處理、融合應用能力等。
大數據識別出租車繞路等行為
近年來,北京一直在嘗試用科技賦能,推動出租汽車行業的改革發展。目前,出租行業已經整合接入巡游、網約人車戶基礎信息,車輛定位信息,訂單運營信息等300余項數據資源。通過推動出租行業智慧大腦建設,打造全景監測、重點區域監測、合規化監測、價格監測、駕駛員運營安全監測等應用場景,實現實時監控和智能調度。
鐘園舉例介紹,通過大數據分析,搭建精細化算法模型,可主動識別他駕、繞路、議價、違規跨域運營、疲勞駕駛等行為,形成“可疑車輛預警庫”,并與相關部門實現數據共享。
火車站、機場在節假日大客流返京期間,尤其是夜間公共交通停運后,客流疏散主要依賴出租汽車。交通部門去年以豐臺站為試點,搭建了客流到站預測模型、出租汽車運力缺口預測模型,動態診斷場站出租汽車運力問題。同時,與巡游車載終端、網約車平臺打通調度數據通道,讓調度一線的人員可以快速精準地推送調度信息,實現了巡游車、網約車聯合調度。今年,交通部門也會繼續推廣這種模式,“一站一策”保障旅客接駁。
已為384輛車發放測試牌照
北京道路上,將有越來越多“無人駕駛”的“聰明車”。截至今年2月底,本市累計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1160余公里,覆蓋7個區,測試總里程超過2000萬公里,累計為18家企業384輛車發放測試牌照。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也步入3.0建設階段,測試范圍將由目前的160平方公里拓展至覆蓋通州、順義的600平方公里,下一步還將向4.0階段全市更廣區域拓展。
“去年,我們成功申報了交通運輸部第一批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依托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開展了自動駕駛城市出行服務、無人配送、無人售賣、智慧公交等場景的規模化商業運營探索。”牟杰勇介紹,目前,試點工作已基本完成,相關成果將為自動駕駛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商業化推廣應用提供有益的參考借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