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長宣昌能: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間
財聯社3月21日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舉行新聞發布會。
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會上表示,下一階段,我國貨幣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和豐富的工具儲備,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間,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轉向有利于拓寬利率政策的操作自主性。設立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將助力高端制造業和數字經濟加快發展。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繼續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合理把握信貸和債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
央行:2月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0.25個百分點 為LPR改革以來最大降幅
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會上表示,在價格上,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面對國內銀行存貸息差、境內外利差約束,人民銀行通過政策組合推動降低成本的效果持續顯現。在前期引導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以及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等政策的傳導下,2月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0.25個百分點,為LPR改革以來最大降幅,有效帶動貸款利率的持續下降。同時,既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作用,發揮好匯率對宏觀經濟、國際收支的調節功能,又強化預期引導,防范匯率超調風險,在復雜形勢下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央行:貨幣政策成效顯著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持續提升
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會上表示,貨幣政策成效顯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持續提升。有這么幾個方面:一是總量合理增長。2月末,M2、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貸款分別保持8.7%、9.0%、10.1%的較快增長,符合市場預期。二是“五篇大文章”支持力度加大。2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3.1%,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為28.3%、26.5%,金融資源更多流向高質量發展等重點領域。三是融資成本降、匯率穩。2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72%,同比下降0.13個百分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2月以來穩在7.2元左右,兼顧了內外均衡。
央行:去年12月新增的5000億元抵押補充貸款(PSL)額度也已全部發放
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會上表示,在結構上,持續優化信貸結構,注重提升效能。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等都是體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領域,人民銀行繼續實施好支持碳減排再貸款,去年12月新增的5000億元抵押補充貸款(PSL)額度也已全部發放,還將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不斷提升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效能,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同時,加大力度盤活存量金融資源,促進有效投資,助力化解過剩產能。
財政部:將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 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精神,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組合運用赤字、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稅收優惠等財政政策工具。同時,強化與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的協同配合,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展望全年,相信隨著各項政策組合效應進一步放大,不但會鞏固和增強當期的宏觀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也會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技術進步、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積極作用。這也將有利于我國經濟保持中長期的增長態勢,反過來也會筑牢財政可持續性的建設基礎。
財政部:1-2月財政收入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1-2月財政收入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開局平穩。今年1到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6萬億元,同比下降2.3%,但是按照可比口徑,實際是增長2.5%。從今年1到2月的情況看,財政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到兩項特殊因素的擾動,一方面是基數被抬高,另一方面是減收因素。所以如果調整上述特殊因素的影響,1至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可比的口徑下,增幅是2.5%左右,實際上實現了恢復性增長,這個與宏觀經濟穩重向好的態勢基本保持一致。
財政部:中國政府的負債水平是適度的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政府的負債水平是適度的,既符合推動經濟穩定向好的需要,也有利于實現財政中長期的可持續性。廖岷表示,中國政府債券在市場上一直受到廣泛歡迎,過去幾個月海外投資者連續多月凈增持中國政府債券,成為亞洲地區表現最好的政府債券之一。
國家發改委: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2%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2%,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2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后的整體投資增長8.9%,實現平穩開局。制造業投資增速加快。1—2月,制造業投資增長9.4%,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2.9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高5.2個百分點。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15.1%,增速比全部制造業投資高出5.7個百分點。新動能投資增長勢頭良好。1—2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9.4%,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0%,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7.8%。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1.6%,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33.1%。1—2月,民間投資占整體投資的比重為52.6%,比去年全年提高2.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0.4%,扭轉了去年前5個月以來的負增長狀況;其中,制造業民間投資、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分別增長11.6%、7.9%。1—2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3%,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13.7%,鐵路、道路運輸業投資分別增長27%、8.3%,2023年增發國債等政策效益正在逐步顯現。
財政部: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7% 完成了全年預算的15.3%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發布會上介紹,財政支出體現出來靠前發力,進度加快。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7%,完成了全年預算的15.3%,支出進度是近五年同期最快的,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城鄉社區、農林水、交通運輸等領域支出增長較快,重點項目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財政支出既有總量效應,更有結構效應,所以我們相信這對于推動宏觀經濟的復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帶動社會資本投資都將產生積極作用。
國家發改委:將加快中央預算類投資計劃的下達進度
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蘇社表示,2023年增發國債等政策效益正在逐步顯現。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統籌用好中央預算類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工具,加快中央預算類投資計劃的下達進度,加快審核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等,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促進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加快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多方面拓展有效投資的空間;推動全年投資保持平穩增長、結構不斷優化,更好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促進經濟持續回升、長期向好。
國家發改委:調整優化中央預算內投資結構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關于提高政府投資效益,今年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前期工作。督促有關方面加強項目儲備,強化可行性研究等前期論證,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同時,協調加大用地、環評等要素保障,積極落實配套融資。二是優化投向領域。調整優化中央預算內投資結構,適當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的范圍,同時加強各類政府投資的統籌銜接和錯位安排,形成各類資金的整體合力。三是強化全鏈條管理。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規定,構建覆蓋政府投資項目謀劃儲備、前期工作、投資決策、建設運營、監督檢查等全周期、全鏈條的管理機制,以精細化管理促進投資效益的提升
國家發改委:已建立增發國債項目的調度機制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3月21日表示,去年我國增發了1萬億國債。從項目進展看。目前,發展改革委建立了增發國債項目的調度機制,已經開始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全面調度。從目前掌握情況看,相關項目建設正在抓緊有序推進,比如北京市、河北省的項目開工率分別達到了48%、45%。我們將督促地方加快工作進度,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實地督導,推動這些項目在今年上半年全部開工,在年內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特別是督促部分災后重建項目在今年汛期前建成投用,真正把各項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優質工程、廉潔工程。
國家發改委:聚焦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 組織開展項目謀劃儲備、前期工作和建設實施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關于超長期特別國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今年起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具體方案,細化完善支持領域,進一步明確工作要求。下一步,發展改革委將在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方案后,會同有關方面迅速做好組織實施工作。一方面,聚焦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人口高質量發展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項目謀劃儲備、前期工作和建設實施,支持一批高質量項目建設。另一方面,抓緊推動出臺實施相關配套政策措施,通過體制機制改革破解深層次障礙,與重大項目建設形成合力,確保各項任務高質量落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