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部署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明確這些重點方向
工業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壓艙石”。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較2022年提升1個百分點。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放在2024年經濟工作的首位,提出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
近期,各地相繼召開會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聚焦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加快傳統產業煥新和新興產業壯大、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等多個方面,系統部署推進新型工業化。
工信部部長金壯龍日前表示,下一步我國將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通過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等五項措施,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針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制定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將突出人工智能這個關鍵變量,加快制造業變革。
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基礎。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重點行業生產整體向好,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8個保持增長。十大重點行業基本盤穩固,平均增速超過5%,為工業經濟整體向好提供了堅強支撐。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1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4年,工業經濟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嚴峻復雜。但是,我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等優勢,特別是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后,匯聚起各方支持工業發展的強大動能,工業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近日多地明確了今年工業增長的目標。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今年湖南的工業經濟目標為:全省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00家以上、百億工業企業10家。河南省提出,2024年河南工業的主要預期目標是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該目標較2023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以上。
為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山東提出,2024年要堅定踐行“11266”工信工作體系,將發展工業經濟作為頭號工程推進,加快打造“3830”集群發展格局,加力提效搞發展。四川明確,將發揮戰略腹地優勢,推動重點產業鏈補短板鍛長板,實施大企業大集團“百億強企、千億跨越”發展行動。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新興工業的任務和目標。
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黎烈軍表示,今年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要在“五個著力”上下功夫。要著力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著力推進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著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著力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著力激發企業動力活力。
多地圍繞自身產業基礎優勢和特色,提出了做強做優做大制造業、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實現產業體系升級發展的具體路徑。
1月19日,《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下稱“條例”)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于3月1日起施行,這是全國首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省的專門立法。
廣東就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等作出具體規定。例如,提出要增強本省制造業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關鍵基礎軟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和關鍵技術裝備等領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推動軟硬件同步突破,并加快產業核心技術突破和推廣應用。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深化“1650”產業體系建設,實施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專項行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行動;推動制造業不斷邁向高端化,深入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點—鏈—面”結合的產業創新載體建設。
安徽省提出,突出融合集群,奮力在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體系上求突破。堅持改造升級傳統產業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并重,以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為牽引,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大力構建“4+10”萬千億產業體系。
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2023年以來,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快、水平持續提升。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國已培育421家國家級示范工廠、萬余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大飛機、新能源汽車、高速動車組等領域示范工廠研制周期平均縮短近30%,生產效率提升約30%;鋼鐵、建材、民爆等領域示范工廠本質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碳排放減少約12%。
為進一步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水平,江蘇省明確,充分發揮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先導作用,加快建設數實融合強省;提升綠色安全發展水平,深入實施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節能技改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完善綠色制造梯度培育機制。
山東提出,做到“八個加力提效”,切實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務實成效。扎實開展數字經濟“創新攻堅年”,推動全省數字經濟跨越式發展,在全國排名繼續升階進位。推進企業智改數轉網聯,深入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標行動,力爭規上工業企業轉型覆蓋率達到90%左右。
安徽省提到,集約循環,全力在推動工業綠色發展上求突破。堅決貫徹“雙碳”戰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大力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增強全省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的內生動力。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所長程楠表示,在地方推進新型工業化過程中,要結合地方產業基礎和發展條件,探索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工業化模式和路徑。一方面,要圍繞產業鏈加快布局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數據鏈,以鏈群為抓手,積極營造有利于企業和產業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通過產業鏈條深度融合提高產業的本地根植性;另一方面,要以企業為主導,開拓細分市場,有針對性地培育一批專業賽道的“種子選手”,打通企業進階式成長“快車道”,促進各類企業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為全面提升工業現代化水平提供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