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發布“超級工程研究”成果 643項超級工程進入排行榜
今天(12月26日),中國工程院在北京發布“超級工程研究”成果。該成果首次系統研究了近現代中國以工程立國這一基本課題,填補了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空白。
“超級工程研究”成果首次對超級工程作出了清晰完整定義,即“特定團體為了人類生存和發展,實現特定的目的,運用科學與技術,投入超大規模的人力、物力、財力,有計劃、有組織地利用資源,將人類的思考、發明和實踐經驗,通過人工和自然的選擇,采用集成和交叉的方法,建造的具有超大規模的、超復雜技術的、超高風險的、超大影響力的、改變事物性狀的實體人造物理工程”。
“超級工程研究”成果還闡述了超級工程的基本特征、標準和分類。第一次將“超級工程”特征分為主體特征、次主體特征和一般特征,即“超大性、獨特性、地標性、第一性、唯一性、謗譽性”,以及“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第一次系統研究描述了“超級工程”的科技、經濟、社會價值標準;第一次將超級工程與一般工程做了嚴格區分,使人們對“超級工程”有了明確的了解和界定,從而可以科學地判定和確認“超級工程”。
另外,該成果還首次系統、多維、全面研究分析了超級工程的作用、特點、規律。超級工程具有“先進、先行、先導、先鋒”四大作用;具有“決策者青睞、統治者喜好、時代大勢選擇、同道模仿與攀比、民間創造與積累、貪大求奇”六大特點。科學地揭示了“超級工程”“文明遷徙、需求拉動、演化漸進、經濟基礎、科技進步、自然力影響”六大規律,首次發現不同類型的“超級工程”在人類不同歷史時期的分布與文明地域高度重合。
成果還精準篩選出跨越古今、涵蓋中外的643項超級工程進入排行榜。經過初選、篩查、初錄和入選程序,最終精選出110項入選《中國古代超級工程排行榜》,299項入選《中國近現代超級工程排行榜》,100項入選《世界古代超級工程排行榜》,134項入選《世界近現代超級工程排行榜》。進入排行榜的643項超級工程,每一項均通過專業研討確定其歷史地位,通過專家打分確定其社會價值。同時,總結出超級工程投資折算方法,例如以米價法,用大模型折算萬里長城,耗資至少10萬多億元。
“超級工程研究”從2019年立項開始,經過5年多共完成了兩大系列研究工作,一是完成了“超級工程研究”系列報告,2份總報告、4份專題報告、4份結題報告,約146萬字。二是編著即將陸續出版的出版物29本冊,約521.5萬字,其中理論研究《超級工程系列叢書》著作6本,約190萬字。整個研究涵蓋了古今中外、跨越了數千年,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學術研究工程。“超級工程研究”項目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強國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決策支撐。
(總臺央視記者 帥俊全 褚爾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央行12月26日開展4680億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操作
- “謾罵吐臟 直播跳河”河南駐馬店一違規網絡主播被約談
- 2023年中國對外開放有哪些新成就?8組關鍵詞回顧
- “兩高”聯合發布依法從嚴打擊私募基金犯罪典型案例
- 15年前的今天,中國海軍首批護航編隊起航赴亞丁灣
- 豐田子公司大發汽車日本國內4家工廠全部停產
- 國家醫保局公布2023年1—11月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主要指標
- 聚焦“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 農業農村部:確保“兩節”期間產得出、供得上
- “兩高”相關部門負責人:進一步提升打擊私募基金犯罪合力,穩妥防范化解行業風險
- 擴大受案范圍、增加便民舉措……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元旦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