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點 高質量 再出發:“雙碳”領域工作開局良好,綠色低碳產業蓬勃發展
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聚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請聽系列報道《高起點 高質量 再出發》:“雙碳”領域工作開局良好,綠色低碳產業蓬勃發展。
盧家葦是一名新生代貨運司機,經常往返于杭州周邊的貨運線上。在充分了解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后,他購買了一輛新能源貨車。開了一段時間,他最大的感受是,新能源汽車既省錢又低碳環保。以跑100公里為例,同樣大小的燃油車要加120塊錢的油,而他的電動貨車只需要25塊錢的電。在他加入的貨運平臺上,電動貨車減少的碳排放還可以抵扣平臺服務費。
盧家葦說:“像我這趟跑完,預計可以減少碳排放量9.61千克,達到目標可以領取優惠券,來抵扣我在平臺的服務費。”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助推汽車消費綠色低碳升級。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11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都突破100萬輛大關,同比保持高速增長。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預計,新能源汽車全年將助力我國汽車產銷量時隔6年再創歷史新高。
陳士華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已經連續7個月超過了30%,市場穩定且呈現逐步提高的態勢。預計全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將達到3000萬輛,創歷史新高。這也是我國汽車產銷量在2017年創歷史紀錄以來,經過6年的調整再次創出歷史紀錄。”
而新能源汽車消耗的電力也在通過更綠色、更低碳的方式獲得。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已經突破14億千瓦,占比接近50%。今年1-10月,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33萬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31.8%。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消納問題也不斷破解。在青海,塔拉灘的光伏發電被輸送到附近的龍羊峽水電站,調節成穩定優質電能后,再統一輸送給電網,開創了水光互補新模式。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自動化所監控事業部總工龔傳利說:“白天光伏發得多的時候,多發的電量蓄到水電里,省了點水,在大壩里面蓄著,晚上可以發加大發電量。水光互補實際上是提高了電網的消納能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目前,各行各業都在從產業鏈的角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在海南海口,一家環保包裝企業制作餐盒的原材料變成了竹子和甘蔗,這樣的純植物纖維在土壤中3—6個月就能完成天然降解。
企業負責人說:“這個產品在觸感方面,在它的外觀上,基本上是跟塑料是一樣的。但是其實這個產品它是用純天然的材料來做的,其中包括甘蔗渣,還有竹粉在。”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還發布意見,提出到2025年,國家層面出臺5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國家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基本建立。這份意見還提出積極參與國際碳足跡標準規則的制修訂,推動與主要貿易伙伴在碳足跡核算規則和認證結果方面銜接互認。
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副教授王洪濤說:“各行各業都要來為大類的產品制定這樣的核算標準。我們做這樣的事情現在都不能夠從0開始,而是我們一開始就面臨著國際市場上已經有了很詳細的規則,甚至有強制性法規要求。在這樣一個條件下開展工作,就必須是高起點,必須一開始就向國際標準、國際要求看齊。”
國家發改委表示,目前我國已經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正扎實推進“碳達峰十大行動”,“雙碳”領域工作開局良好、進展順利。國家發改委還印發了《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有效激發城市和園區主動性創造性,圍繞綠色低碳轉型先行先試,探索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說:“工程建設方面,主要是在能源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先進技術示范等領域規劃實施一批重點工程,形成對試點工作的有力支撐。科技創新方面,主要是引導企業加強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應用,大力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具備條件的地區還要積極創新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機制,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