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實現旅游收入3.7萬億元 同比增長114%
央廣網北京12月14日(記者 宋雪)12月14日,國新辦就加快建設文化強國、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舉行發布會。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杜江介紹,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達到36.7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5%、114%。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集中釋放,居民出行大幅度增加。在帶動相關消費擴大的同時,也促進了經濟復蘇。
杜江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為切入點,著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優化政策環境,解決堵點難點。結合旅游業發展新形勢,貫徹落實好國辦印發的《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供需兩端發力,提振旅游投資信心和消費信心。推動實施“國內旅游提升計劃”,豐富優質旅游產品供給,完善旅游服務,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強化旅游安全保障,打造有品質、有溫度的旅游目的地。同時,積極出臺“入境旅游促進計劃”,為入境游客提供更多高質量旅游產品和更多便利化服務。
二是推動產業融合,創新產品供給。進一步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文化品位、豐富精神內涵,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建設“小而美”的演藝新空間,創新升級音樂節、音樂會等產品。促進劇本娛樂、旅游演藝等新業態健康發展,促進美食、演出、運動、康養、中醫等更多領域與旅游業融合發展,讓人們在旅行過程中感悟文化、陶冶情操、體驗生活、享受健康。
三是建好平臺載體,加大惠民力度。推進新一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國家級旅游度假區、5A級景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等一系列品牌建設。指導各地創新消費場景,培育新型業態和消費模式,豐富消費惠民措施,實施“百城百區”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費行動計劃。持續辦好全國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活動,加強宣傳推廣和市場營銷,激發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費意愿,助力市場主體恢復發展。
杜江進一步指出,今年以來,整個旅游市場進入了恢復發展的快車道,文化和旅游部持續提升旅游產品的品質,創新旅游產品供給,加強供需對接,激發消費潛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品質化的旅游需求,助力擴大內需戰略。
一是加強政策規劃實施,為優質供給夯實政策保障。推動實施了《“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會同相關部委印發了《東北地區旅游業發展規劃》、加速推進城鄉道路客運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加強5G+智慧旅游協同創新發展、金融支持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協調推進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建設。
二是提升旅游產品品質,用優質供給滿足旅游需求。完善“城市休閑”與“鄉村度假”產品系列,通過品牌創建、標準復核、試點示范等方式,推動觀光旅游與休閑度假并重發展。目前全國共有A級景區1.49萬家,國家級和省級旅游度假區700多家,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111家,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243家,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142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1597家。浙江余村等8家鄉村旅游重點村鎮被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確定為“最佳旅游鄉村”。同時,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工作也在扎實推進。
三是創新旅游產品供給,用新型供給創造旅游需求。積極發展露營旅游、冰雪旅游、體育旅游、海洋旅游、旅游演藝等新產品新業態,推出了7家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第三批全國自駕車旅居車5C和4C營地22家,13家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首批24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40個旅游演藝精品項目。將各地旅游產品串珠成鏈,推出了10條長江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中國之路”十大自駕游精品線路、400多條“鄉村四時好時光”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以及“讀李白游神州”主題旅游線路、中國茶文化主題旅游線路等。開展文化和旅游部新供給新需求對接活動,聯合交通運輸部等六部門推出了首批46個豐富運輸與旅游融合范例,促進交通旅游新產品新業態的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