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門頭溝區、房山區全力保障暴雨受災群眾溫暖過冬
央廣網北京12月14日消息(總臺中國之聲記者李楊 譚瑱)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報道,在今年夏天北京的特大暴雨災害中,門頭溝區和房山區受災嚴重,多處公路、橋梁、房屋損毀。進入災后重建階段后,北京市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受災地區全力推進災后重建工作。如今,初冬的北京,降雪如約而至,山區更是寒意逼人。門頭溝區和房山區積極應對強降雪天氣,全力保障暴雨受災群眾溫暖過冬。
連日降雪,致使路面積雪、濕滑,為保證降雪后車輛、行人出行安全,門頭溝區提前部署。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門頭溝公路分局養護管理科鄭鵬介紹,道路養護單位340人的搶險隊伍全部上崗,在降雪到來前就已經是待命狀態。“各個道班均配備了一臺衛星電話,確保通信暢通。因為還伴隨著極寒的天氣,所以我們也為所有的外業人員足額配備了防寒保暖的物資,防止道路養護作業過程中發生人員凍傷情況。雪情開始之前,我們已經儲備了660噸融雪劑,防滑料800立方米,并做好了隨時補充的準備。”
道路除雪(央廣網發 門頭溝區委宣傳部供圖)
截止到今天(14日)上午9點,累計出動了鏟冰除雪作業人員792人次,累計消耗的各類融雪劑達到了900噸。
鄭鵬說:“目前全區公路,包括山區縣級以上公路運行平穩正常,沒有出現積雪封路的狀況。目前,我們仍保持全員的在崗、在位,并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除雪作業。同時對重點路段、重點部位、背陰路段以及一些急彎陡坡,加大作業頻次,確保路面不發生結冰打滑的現象。”
北京市門頭溝區商務局現代流通管理科科長楊楠說,截至目前,主要生活必需品進貨量約340噸,蔬菜、豬肉、雞蛋價格基本平穩。
楊楠表示:“督促指導轄區內超市、便利店、菜店等商戶結合天氣運行情況提前備貨,增加生活必需品進貨量,按照5-7天的市場供應量進行備貨,確保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應急物資方面備有棉帳篷、棉大衣、棉被、電暖風機等取暖物資。同時加大線上訂單配送力度,線上訂單較平日增加約40%。”
法城村鏟雪設備保障(央廣網發 門頭溝齋堂鎮供圖)
門頭溝區齋堂鎮鎮長韓小勝表示,面對災后第一次的暴雪和寒潮預警,在保障溫暖過冬方面已經提前做好了工作。“目前,各個村準備了發電機、采暖的設備,還進行了集中安置點的準備,保證在極端情況下百姓能夠溫暖過冬,因為區內有些村已經完成了煤改電,還有些沒有完成煤改電,所以需要把型煤提前部署到位。同時,我們對一些弱勢群體進行了重點關注,把在各個村居住的人員情況進行了摸排,針對像老弱病殘孕,還有獨居老人進行一對一地幫扶;把一些慢性病人,尤其是需要做透析的病人提前轉移到位。”
山區道路清雪作業(央廣網發 門頭溝齋堂鎮供圖)
韓小勝表示,此次降雪對正在進行的災后重建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在降雪過后會第一時間恢復進度。
“比如說,沿河口現在正在進行房屋建設,下雪之后天寒地凍,所以有些工作可能不好展開,同時,因為它是一個模塊化結構的房屋,如果現在從外面運輸進來,道路上不太安全,所以運輸還是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韓小勝說。
13日早8點到13日晚8點,房山全區最大降雪量出現在史家營鄉4.1毫米。西部山區累計最大積雪深度12厘米;平原地區累計最大積雪深度6厘米。房山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史航介紹,供暖企業提前升溫運行,做到氣溫下降,室溫不下降。
清理積雪(央廣網發 房山區城關街道供圖)
“目前,22家供氣企業氣源充足,147座鍋爐房運行正常,71家供熱單位運行正常;供電保障方面,35座變電站,110條輸電電路主配網運行正常;供水保障方面,在全區設立51個維修點,310名維修人員24小時待命,全部駐守村鎮,及時解決突發情況,確保群眾取暖。同時,對災后坑洼路段加大巡查力度,避免因雪覆蓋引發的交通事故,明確山區掃雪鏟冰責任分工。針對受災嚴重的9個鄉鎮,31個村,房山區與市供銷總社合作,開設了房山老街坊生活超市,保障日常用品供應,安排蔬菜直通車,深入各村,銷售新鮮蔬菜,實現蔬菜產品供銷村村通。”史航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