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專業的健康服務送上門!居家老人也能享受醫療衛生服務
今天是重陽節。截至2022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兩億八千萬人,占總人口的19.8%,我國已經進入中度老齡社會。當下,老人們看病就醫方便嗎?還有哪些難題需要解決?來看記者在四川、江西、北京等地的采訪。
全國已建成醫養結合機構近7000家
近年來,各地扎實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全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合作達8.4萬對,醫養結合機構近7000家。
位于河北燕郊的這家老年養護中心,目前已入住5000多位老人。養護中心為老人建立健康檔案,由醫生、護士、康復師組成的專業團隊,定期上門為慢性病老人提供健康服務。這里還設置了各種康復專區,為腦卒中、心肺疾病、認知障礙、骨折等患者提供康復護理服務。
康復師正在為89歲的付澤薰老人康復治療。兩個月前,老人摔了一跤導致髕骨骨裂,膝關節疼痛,走路不穩。
康復師 楊瀾:做一個肌肉力量的訓練,還有一個平衡的訓練。
養老機構入住老人 付澤薰:解決我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我摔了跤以后,穩定不好,所以說支持不住,腳就往前竄,很容易再摔跤。做了(康復)4天以后有明顯改進。
這家養護中心配套建有一家三級甲等醫院,為入住老人建立綠色就醫通道,醫療費用實時報銷。84歲的先繼山老人患有心臟病,膝關節退行性病變,走路只得靠坐輪椅。2019年入住這家醫養結合的機構后,再不用為看病發愁了。
養老機構入住老人 先繼山:80歲以后身體不好,經常要就醫,在家很不方便,那就得孩子全程陪同。我看一次病差不多要一天時間,來這兒看病是完全不用自己費心了。
健康服務向社區居家老年人延伸
正在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的四川,不斷夯實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基礎,提升居家養老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四川省醫養服務示范單位——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近年來積極推動醫養結合服務向社區和家庭延伸,組建多學科團隊,為居家老人提供康復護理等50多項“居家綜合健康服務”。今年90歲的賴永珍,因為中風導致偏癱,日常照護成了一家人的難題。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的康復護理團隊把專業的健康服務送上門。
賴永珍的女兒 向維君:我媽媽剛剛生病那陣很惱火,因為坐也坐不穩,大小便什么都失能了。他們來了之后,給我們也減輕了很大的負擔。他們來要給老媽按摩,要做手指操教她,我們之前根本就沒做過那些。
成都市第八人民醫院護理員 黃俊:我才開始來第一次接觸她的時候,她的心理負擔很重。就是說生了這個病過后,拖累了家人,我來的時候就會帶她出去玩,給她疏導一下心理。
像賴永珍這樣的重度失能老人,服務團隊每個月上門服務5次,服務項目包括洗澡、口腔清潔等生活照護,以及做手指操等康復訓練。每次100元服務費由長期護理保險支付。
四川夯實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基礎,目前全省3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可開展醫養結合服務。開江縣在鄉鎮、社區成立“醫養融合”家庭醫生工作室,服務團隊由縣級專科醫生、鄉村醫生、康復治療師等共同組成。
開江縣回龍鎮天師社區衛生院醫生 唐杰:我們家庭醫生上門,主要是為失能老年人提供一些服務,包括上門體檢、一些基本的生命體征的測量,還有就是告訴他的家里人,如何去按摩,以及預防一些老年病的發生。
李少成老人由于患病時間長,服藥不規律,導致語言障礙和站立困難,社區醫生唐杰每個月都會上門為他提供健康服務。
開江縣回龍鎮李家壩村村民 李建梅:在家庭醫生的幫助下,我的父親病情好了很多。現在能簡單地站起來,能夠活動走幾步路,感謝他們家庭醫生。
白天適當戶外活動促進良好睡眠
“晚上睡不著 白天打瞌睡”,這是很多老年人面臨的煩惱。專家建議,老年人白天應適當進行戶外活動,曬曬太陽。
專家提醒,老年人由于大腦功能衰退,睡眠時間減少,這不用過度擔心。老年人白天體育活動減少,曬太陽少,晚上睡覺就少。還有一些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吃的一些藥可能會影響睡眠。專家建議,學會自我調整,降低焦慮,睡前不要抱著“一定要快點睡著”或“今天又睡不著”的疑慮,這些不得不睡的強制觀念反而會妨礙入睡;避免睡前過度思考,可在睡前進行放松訓練,提升睡眠質量。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 陸林:老年人也建議白天要有戶外活動一個小時以上。晚上睡覺的時候,關燈以后我們一種激素叫褪黑素,它分泌得越好,我們睡覺就越香。
專家提醒,如果通過自己的調整,睡眠問題仍無法得到有效緩解,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一些治療失眠的藥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