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執委會正式揭牌
原標題:北京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執委會正式揭牌
北京將抓緊做實做強示范區管理機構
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執行委員會揭牌儀式日前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舉行。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執委會的正式揭牌,標志著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邁出新的重要一步。執委會成立后,將主要負責研究擬訂制度規則、重點規劃、工作要點、支持政策、改革事項、重大項目等,協調各方面推進落實。
通州區與北三縣空間緊鄰、聯系緊密,協同發展需求迫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地區。深入推進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對于推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優化首都發展格局、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工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并在國家層面出臺了系列政策文件。2018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城市副中心控規明確了副中心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的戰略定位,并要求充分發揮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實現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即“四統一”)。2020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成為通州區與北三縣規劃建設的基本依據。2021年3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高質量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促進與河北省三河、香河、大廠三縣市一體化發展”。2021年11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從協同發展到一體化發展,再到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建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表明黨和國家對兩地協同發展的要求不斷提升,對兩地協同發展水平寄予了新的更高期許。
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通州區委書記孟景偉在此次揭牌儀式上強調,要抓緊做實做強示范區管理機構,實現“示范區的事示范區辦”,選配優秀干部到執委會,盡快制定工作規則、工作計劃和任務清單,健全工作體系,明確工作重點,為示范區建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和組織保障,同時加大向省、市政府爭取賦權力度,掌握一批亟需管用的一體化管理權限,并建立健全行權機制,確保賦權接得住、用得好。
原標題:北京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執委會正式揭牌
北京將抓緊做實做強示范區管理機構
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執行委員會揭牌儀式日前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舉行。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執委會的正式揭牌,標志著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邁出新的重要一步。執委會成立后,將主要負責研究擬訂制度規則、重點規劃、工作要點、支持政策、改革事項、重大項目等,協調各方面推進落實。
通州區與北三縣空間緊鄰、聯系緊密,協同發展需求迫切,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地區。深入推進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對于推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優化首都發展格局、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工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并在國家層面出臺了系列政策文件。2018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城市副中心控規明確了副中心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的戰略定位,并要求充分發揮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北三縣地區協同發展,實現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即“四統一”)。2020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成為通州區與北三縣規劃建設的基本依據。2021年3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高質量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促進與河北省三河、香河、大廠三縣市一體化發展”。2021年11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從協同發展到一體化發展,再到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建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表明黨和國家對兩地協同發展的要求不斷提升,對兩地協同發展水平寄予了新的更高期許。
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通州區委書記孟景偉在此次揭牌儀式上強調,要抓緊做實做強示范區管理機構,實現“示范區的事示范區辦”,選配優秀干部到執委會,盡快制定工作規則、工作計劃和任務清單,健全工作體系,明確工作重點,為示范區建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和組織保障,同時加大向省、市政府爭取賦權力度,掌握一批亟需管用的一體化管理權限,并建立健全行權機制,確保賦權接得住、用得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