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全國生態日 國家林草局發布美麗中國建設最新成果
央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王遲 陳銳海)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國家林草局發布多項美麗中國建設最新成果。
一、生態系統質量持續改善。過去十年,我國為全球貢獻約1/4的新增綠化面積,居世界首位。草地面積39.68億畝、居世界第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0.32%,草原定位實現了從生產為主向生態為主的轉變。濕地總面積8.45億畝,居全球第四,實現了依法保護和全面保護,成功舉辦了《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
二、防沙治沙走在世界前列。通過深入實施“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完成防沙治沙3.05億畝,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實現“雙縮減”,我國成功舉辦《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率先實現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為世界提供了防沙治沙中國方案。經過40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北工程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累計完成造林4.8億畝,治理沙化土地5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重點區域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三、國家公園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一是出臺《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布局了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0.3%,分布著5000多種陸生脊椎動物和2.9萬多種高等植物,保護了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及其棲息地。二是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實現了對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整體保護,打通了13個大熊貓局域種群生態廊道,保護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東北虎豹種群持續增加,東北虎數量超過50只,東北豹數量超過60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長臂猿種群數量恢復到6群37只。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65%的高等植物群落、74%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在北京、廣州設立了國家植物園和華南國家植物園,云南亞洲象北移南歸獲得世界點贊。
四、生態保護制度更加健全。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構建了覆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四大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保護領域的法律制度框架。
五、生態美百姓富扎實推進。堅持生態為民生態惠民,對508萬多株古樹名木進行全面保護,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4.87平方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