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費 再發力丨餐飲消費——稱心+放心
央廣網北京8月10日消息(總臺經濟之聲記者唐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特別策劃《促消費 再發力》報道,傍晚六點,在云南昆明的南強街巷美食街上,不少餐廳門前已經排起長隊,一位餐廳負責人告訴記者,近期是旅游高峰,很多游客慕名而來,因此暑期客流量比平時翻了一番,很多菜品的售罄時間也比以往提前了。
餐廳負責人說:“根據我們正常的接待情況,可能個別特別受歡迎的菜一般在8點多就售罄了。”
在北京,2023北京消費季簋街不夜節正在進行,紅燈籠、小龍蝦等地標燈牌隨處可見,8月31日之前,近70家簋街重點品牌商戶將共同攜手美團聯合推出線上優惠活動,用數字化賦能消費空間。
姚記炒肝店總經理姚燕說:“不夜節今年已經是第五次了,每年我們都參加,不夜節對推進北京餐飲消費,擴大宣傳和知名度是非常有好處的。”
今年上半年,我國餐飲收入接近25000億元,增長超過20%,餐飲消費成為了消費領域的“四大金剛”之一。為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發布《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支持各地舉辦美食節,打造特色美食街區,開展餐飲促消費活動,因地制宜優化餐飲場所延長營業時間等相關規定。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電子商務首席專家李鳴濤認為,餐飲消費是剛需消費,從促進消費的角度來看,進一步提升餐飲消費的供給水平,是提升餐飲消費的關鍵。因此,官方鼓勵舉辦美食節,打造美食街區,延長餐飲時間等,可以進一步豐富美食供給。
李鳴濤說:“一個美食節就像集中性的美食展會,讓消費者一次吃個夠。在此基礎上,通過菜品風味以及空間的差異化,營造出更多元化的滿足不同消費的場景空間,可以進一步提升餐飲消費體驗。”
當下,消費券已經成為了各地提振消費的重要手段。前不久,第四屆“醉美·夜鄭州”消費季品牌餐飲消費券發放活動共計發放餐飲消費券300萬元。今年暑期,廣州啟動“羊城夜市”夜間消費節,商家在餐飲等領域推出多項優惠活動,推動廣州市天河商圈客流量超過5000萬人次,進一步拉動餐飲消費。李鳴濤認為,在促進餐飲消費的手段中,最直接的就是發放餐飲消費券,直接讓利給消費者,讓消費者稱心消費。
李鳴濤說:“在餐飲消費券的設計中,應該注意加強針對性,包括人群的針對性,商家匹配的針對性,甚至是菜品的針對性,通過更加細分的消費券設計,來進一步提升消費券的兌付率。”
食品安全是餐飲行業必須守牢的底線。《措施》中重點提出,要推廣透明廚房,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如今,越來越多的餐廳在餐品制作過程中,都是以“明廚明檔”的方式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后廚與顧客幾乎零距離接觸,每道菜使用的原料、廚師的烹飪過程、每一位員工的個人衛生,顧客都可以一覽無遺。李鳴濤說,透明廚房是提升消費信任度的有效手段,也能督促商家加強餐飲消費的加工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不過也應該注意,不能搞一刀切,過多增加商家的改造成本。
李鳴濤說:“建立消費者信任的手段有很多種,透明廚房只是其中之一,不一定適用于所有商家,其他的包括品牌、評級、口碑也都是提升消費者信任的有效手段。在透明廚房打造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比如說透明廚房,可以通過一些互聯網,通過傳感器實現網上的透明廚房,這種手段也是可選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