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十七連升”
2022年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調查分析報告10日對外發布。報告顯示,2022年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為90.69分,這個分數比2021年提升了0.63分,比2005年的65.21分則提升了25.48分,實現了連續十七年攀升。調查數據顯示,本市醫療秩序、網絡文明、公共交通評價較好,社區和諧、文明旅游、文明觀賞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
2022年,首都文明辦成立了由倫理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社會學、信息管理學等多學科領域知名專家組成的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觀測調研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狀況。課題組共收回有效問卷13210份,在北京全域982個觀測點位進行了總時長610小時的實地觀測。今年還首次對網絡文明進行專項調查分析。
其中,市民在九大公共場所文明指數得分依次為:醫療秩序92.06、網絡空間91.59、公共交通90.89、綠色環保90.67、公共衛生90.52、公共秩序90.40、社區和諧90.35、文明旅游89.84、文明觀賞89.49。首末位指數僅相差2.57分,遠低于上年19.36的分差。這反映出去年以來,全域創建、全程創建、全民創建工作廣度、深度、力度很大,各公共領域文明促進工作發展均衡,文明創建成效顯著。
調查數據表明,首都市民在醫療秩序、網絡、公共交通領域文明程度相對較高。
醫療秩序指數最高,兩年來穩站第一。“在醫療場所不無端指責、謾罵醫療人員”和“不以醫鬧方式解決醫療糾紛”兩個指標在問卷調查和實地觀察中得分都排前三。網絡文明指數比上年提升四個位次,排在第二。其中,網絡文明踐行指數由上年的71.38升至90.77,提高了19.39分。
公共交通秩序方面,駕駛員禮讓意識提升顯著。文明交通踐行指數由上年的72.61提至90.25。其中,“駕車時會在斑馬線前禮讓行人”評價最高,為92.43,表明“文明駕車 禮讓行人”專項整治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調查也顯示,市民在社區和諧、文明旅游、文明觀賞方面有一些待提升的地方。比如社區和諧文明,“不占用公用設施、公共區域,或在小區和樓道公共區域亂堆亂放”“不占用、堵塞、封閉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控制家庭室內活動噪聲、裝修等聲音,避免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得分較低,分別為87.51、87.61、88.19。
其次,景區內隨地丟棄煙頭、亂扔垃圾現象有待改善。課題組發現,少部分游客存在隨意丟棄煙頭、亂扔垃圾、亂停車輛等不文明行為,讓眼前的美景“打了折扣”。
此外,部分市民文明觀賞意識有待提高。“在觀賞時不隨意鼓掌和起哄”“愛護場館設施、展品,遵守關于拍照、錄音、錄像的規定”“在觀賞時保持安靜,不隨意說話”分別為88.30、89.03、89.07。“在觀賞時不接打電話”得分最低,為86.58。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