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柔性執行欠薪案件 “活水養魚”助企業重獲生機
曾是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卻陷入經營困難,甚至成為被執行人。北京順義法院采用“活水養魚”執行方式,幫助這家小微涉農企業逐步恢復清償能力。經過半年多的工作,“活水養魚”執行方式取得顯著效果,公司的賬上有了現金,職工申請人也拿回了部分工資。目前,該企業正有條不紊恢復生產經營,蓄力“回春”。
小微企業陷欠薪欠債困局
這家被執行的公司主營業務為種豬養殖,是一家新三板上市的高新技術小微企業。受疫情、行業價格波動等影響,該公司陷入經營困難。自此,公司官司纏身,員工討薪、施工方討要工程款等執行案件陸續立案。
2022年6月,因辦理一起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的群體性執行案件,順義法院執行局副局長牛佳雯帶領執行團隊開展工作,希望與公司達成執行方案。
然而,當時法院收到的該公司進入執行的案件有63件,光職工債權就有59件,職工工資債權累計高達743萬元。案件受理后,執行團隊對被執行人名下的銀行賬戶、房產、車輛等財產進行了相關查詢,未發現任何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隨后,執行團隊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到,場區內仍有生產設備若干、種豬5000余頭。
尋求化解紛爭“最優解”
當牛佳雯與執行團隊走進公司所在的辦公樓,一頂大鐘吸引了他們的目光,6年前在新三板上市的敲鐘儀式仿佛還在眼前,如今卻一片蕭條景象。
“目前,企業職工生活如何保障?”執行團隊首要關心的就是職工權益問題。員工代表陳先生表示,目前公司僅保留了最低的飼養成本,其余的經營所得都用于給工人發放工資,“我們愿意償還債務,只是目前沒能力還”。
考慮到被執行人主觀上有履行的意愿,為避免出現“辦一個案子,垮掉一個企業”的后果,執行團隊就此案多次開會商討執行方案。
“如果直接采取強制執行措施對生產設備、種豬進行司法拍賣,價值可能會大幅度縮水。”
“公司本就受疫情影響,經營狀況較差,如果沒有了生產工具,對公司經營更是雪上加霜,眾多工人也面臨失業的風險。”
“該企業在轄區生豬市場占有較大的保有率,如未能妥善執行,對生豬市場也會造成較大影響。”
……
基于以上種種因素,執行團隊認為,如果按傳統程序采取強制執行措施,進行司法拍賣,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經審慎思考、分析研判,執行團隊決定用“活水養魚”式執行路徑,幫助企業維持正常經營生存,形成有水之源,逐步恢復償還債務的能力。
經過多方做工作,各申請人與被執行公司達成了執行和解,決定靈活變更強制措施,為其延長履行期限。在申請人的支持下,執行行動順利開展,順義法院依法對該公司的豬場及附屬設施采取“活封”,允許其繼續利用設備復工復產,同時對一些不影響生產經營的辦公物品進行查封扣押,在保障申請執行人債權的同時,保障公司能正常生產經營。
巧用“活水養魚”破僵局
“牛法官,我們公司賬戶上現在有錢了,可以開始償還債務了!”今年1月,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企業經過半年的經營,取得了一定收益,隨后順義法院執行局劃扣該公司執行案款180萬元。
但隨著其他案件陸續進入執行程序,當前該公司債務中工資部分累積達900萬元,涉及60個職工,但占比最多的是運輸費用等合同類債務,這部分申請執行人雖然僅有10名,債務金額卻高達7000萬元。
通過充分討論研究,法官最終決定優先為工人們發放。“這筆案款的發放,將有效緩解企業壓力,緩解企業與債權人、員工之間的緊張關系”,執行局局長楊洪濤說。經過與職工申請人的充分溝通,案款分配方案初步形成,近日,首筆執行款成功打至各位職工申請人賬戶中。
“‘活水養魚’并非完全放任企業自由生產經營,而是法官在該過程中加大監督力度、實時掌握企業發展動態。”牛佳雯法官表示,該批案件采用“活水養魚”式執行路徑,雖然執行的時間比直接強制執行的時間要長一些,但讓60名職工拿到了部分工資款,企業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也能繼續經營、重獲生機。今后,順義法院將繼續跟進企業經營情況,并根據市場環境、企業盈利狀況進行科學研判,及時調整執行方案,最大限度助力企業紓困解難,為轄區經濟穩定發展提供養分、持續造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