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讓綠水青山帶來豐厚饋贈
寒冬并非旅游旺季,可京郊的山坳里并不冷清。很多市民攜家帶口而來,痛快滑一場雪,住幾晚民宿,還能在密林間觀星觀鳥。
這一切,都源于綠水青山的饋贈。
“生態涵養”“‘兩山’理論”也成了人代會上的高頻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綠色成為首都高質量發展的亮麗底色,引發了代表們的強烈共鳴。
“雙碳”是約束也是契機
“北京PM2.5年均濃度從2013年的每立方米89.5微克,逐年下降到85.9、80.6、73、58、51、42微克,再邁入3字頭,現在是一微克一微克往下摳。”市人大代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長期從事大氣污染防治研究,見證了北京空氣質量改善的全過程。“‘雙碳’是很好的契機,特別是有了碳中和的目標約束,會倒逼產業、能源、交通結構的調整。”
空氣質量好了,水也更清了。市人大代表、市水文總站主任王偉帶來一組數據:自2014年南水進京,密云水庫的蓄水量從8.4億立方米增加到去年底的29.9億立方米,水位上升了18.5米。“水質好了,帶動生態系統越來越穩定。”2022年,水文總站就監測到浮游植物142種,浮游動物108種,底棲動物7種,大型水生植物36種,魚類43種,鳥類45種。
好山好水帶來了新經濟
老話兒說,靠山吃山。在接續努力下,京城山川愈加秀美,也給保山護水的鄉親們帶來了豐厚饋贈。
平谷區正在打造“世界休閑谷”,18個鄉鎮進行了差異化休閑旅游定位。“秀美山水是發展休閑旅游的最大底氣。我們不僅要擔負起守護好一湖山水的生態責任,更要在用好一湖山水上下大力氣,打造更多更好的優質休閑產品,推動鄉村振興。”市人大代表、金海湖鎮黨委書記沈立軍說。2022年,金海湖鎮開辟了10塊環湖露營地,總面積達150萬平方米,每塊露營地都推出了特色文旅活動。
同時,金海湖鎮探索“碎片農地資源化”的鄉村發展模型。比如,郭家屯村集體所有的一片生態林地和自然溪流,以林下休閑旅游經濟的方式打造為營地和市集,村集體預計實現年收入80萬元。
鄉村變了樣,村民的心氣兒也全然不同了。“好風景帶來新經濟。讓廣大市民看到廣袤鄉村的新生活,讓村民看到家門口巨大的新消費和新希望。”沈立軍說,除了開辟營地,鎮里還在謀劃建設休閑旅游綜合體、特色農場,“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廣大市民。”
不能讓保護生態的人吃虧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核心在于“轉化”。多位代表表示,建立健全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機制,仍需更多政策支持。
房山區東村鑲嵌在群山間,翻過山就是河北野三坡。前些年礦山關停了,千瘡百孔的大山開啟生態修復。村里發展林下經濟,還修了登山步道,敞開懷抱歡迎城里人。
“起初,我們是躺在政府懷里靠‘輸血’過活。2015年之后游客多了,村里有了‘造血’能力,集體經濟壯大了。”市人大代表、東村黨支部書記孫廣亮說,但很多問題不可忽視,“比如要搞休閑旅游,得有好的基礎設施,這就涉及到用地性質的調整。希望有關部門能出臺更靈活的用地政策,在不破壞山林的前提下,允許村民修建生態停車場、觀星臺等設施。”
“踐行‘兩山’理論,需要更多配套政策的支持。”市人大代表、密云區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溪翁莊分隊隊長段小龍,今年帶來的建議聚焦水庫居民增收致富。“為了保水保生態,密云關了礦山、退了養殖,百姓期待生活持續改善。”段小龍解釋,去年底,市里專門出臺了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實施方案,“但是各區情況不同,希望能在保持市級支持政策力度不減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和建設文旅項目的政策、路徑和準入標準,確保不讓保護生態環境的人吃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