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新聞

      兩化融合 江蘇何以八年全國居首

      發布時間:2023-01-04 14:15:00來源: 新華日報

        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集中體現,是新發展階段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不久前,《2022江蘇省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對外發布,2022年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達到66.4,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黨的十九大以來增幅為15.1%,年平均增速3%左右,較2022年全國平均水平59.6高出11.4%。

        這項數據是如何統計的?江蘇為什么能連續八年第一?連日來,記者采訪了工信主管部門和相關工業企業。

        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如何測算

        先看一組數據——2022年,我省13個設區市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蘇州(73.2)、無錫(72.2)、南京(72.1)、徐州(66.7)、南通(66.1)、連云港(66.0)、鎮江(65.7)、常州(64.3)、揚州(64.3)、鹽城(62.8)、宿遷(61.9)、淮安(61.7)、泰州(61.6)。

        這些數字是如何得來的?

        “無法度量就無法管理。”省工信廳兩化融合推進處處長王小飛介紹,江蘇自2010年起,連續12年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研制《江蘇省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依據《工業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評估規范》國家標準,結合區域、行業發展特點,立足5大維度構建差異化評估體系、近200項評估指標和基于精準數學模型的評價方法,通過4萬多份線上問卷填報,覆蓋13個設區市,涵蓋31個工業大類、100多個細分行業,結合現場診斷調研對全省兩化融合發展全景進行量化測評和精準畫像,“以此為形成以數據為核心的政府精準施策、行業精準引領、企業精準決策、市場精準服務提供系列工具和方法。”

        《2022江蘇省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在數字化轉型基礎和應用、智能化改造、業態模式創新等16項評估指標中,江蘇在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電子商務普及率、實現智能化生產的企業比例、實現網絡化協同的工業企業比例等7項關鍵指標方面位居全國第一。

        其中兩個數據,尤為值得關注。2022年江蘇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1.6%,較黨的十九大以來提升23.9%,年平均增速4%。“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評價的是江蘇制造企業在制造關鍵工序中過程控制系統、數控系統的應用覆蓋率,體現江蘇制造企業加快集成應用數字化技術,對主要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有效提升核心裝備和關鍵工序數字化水平。

        “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評價的則是制造企業開展產品設計時使用數字化建模、仿真、驗證等功能軟件的普及率。2022年江蘇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88.1%,較黨的十九大以來提升12.9%,年平均增速2.2%。

        “這7項指標體現了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制造業企業從設計到生產到銷售主要環節的兩化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和創新。”王小飛解讀說。

        截至去年12月,江蘇累計41249家工業企業開展兩化融合及數字化轉型線上評估,28968家企業開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評估。去年全省超3萬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工作,其中2.2萬家企業完成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診斷,1萬家企業完成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項目。“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唯有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步伐,才能在未來發展中贏得競爭優勢。”中天科技集團總裁薛馳說。

        八年第一,江蘇為什么“能”

        連續八年全國第一的背后,江蘇創造了哪些成功經驗?在王小飛看來,可以總結為四個堅持——堅持實體強基、堅持標準指引、堅持示范引領、堅持要素保障。

        根據《2022江蘇省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數據,在行業表現方面,我省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工程機械等8個重點行業中有6個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0%以上,這與我省優勢產業分布高度契合。

        發達的工業體系是兩化融合的基礎。近年來,江蘇立足制造業優勢,堅持“實體強基”,先后出臺《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江蘇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把工業互聯網創新工程作為戰略性任務,融入到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全過程。制定實施《江蘇省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文件,推進“數實融合”發展。

        截至2021年底,全省制造業增加值達4.2萬億元,占全國比重13.4%、占地區生產總值35.8%,均居全國第一;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約為10.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6%。

        堅持標準指引,讓兩化融合“有標可循”,是江蘇又一條一以貫之的行動思路。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是技術深刻變革條件下兩化融合的新發展階段,也是當前兩化融合的重點,我省摸索出“以評促診、以診促改、以改促轉”的方法——編制化工、鋼鐵、服裝等12個細分行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梳理95個關鍵環節、214個重點場景、96個典型案例,各地共組織近2000家服務商,為超2.2萬家規上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免費診斷,指導企業智能化改造“改什么、怎么改”,數字化轉型“如何轉、往哪轉”。

        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同樣不容忽視。“數字領航”企業是制造業領域的發展旗幟、引領產業轉型的燈塔。去年10月底,全國首批30家“數字領航”企業發布,南鋼股份、波司登、中天科技3家江蘇企業入選。

        “最大限度發揮數字化成效,還需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一起‘上云用云’。”南鋼數字應用研究院聯席院長汝金同表示,大企業應推進產業生態建設,沉淀數字化能力,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商業模式,為中小企業發展賦能。構建前者帶動后者發展,后者為前者注入活力的融通發展新格局。作為南鋼數字化轉型的旗艦平臺,金恒科技聚焦工業軟件開發、物聯網與智能控制、工業AI技術等業務,可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工廠的規劃、設計與實施等配套服務。

        建標桿、強平臺、重推廣,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計創建智能制造示范工廠9家、39個國家智能制造專項,累計培育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4個、特色專業型平臺45個,通過初步構建起的“平臺+基地”體系,已培育星級上云企業13292家,指導中小企業上云用平臺近40萬家。

        推進兩化融合,需要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5G基站等新基建夯實數據基底。截至去年11月底,全省擁有5G基站18.30萬座,數量居全國第二;上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51個,服務企業數超過13.9萬家,均居全國首位。

        以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為例,其作為關鍵性信息基礎設施,是實現工業全要素、各環節信息互通的關鍵樞紐。

        “上下游企業有了統一互認的工業互聯網標識,通過二維碼、電子標簽等載體采集數據,并將標識與信息、地址等融合,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中天互聯總經理時宗勝說,2019年4月,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南通二級節點上線,成為國內首個部署“2.0版本”的二級節點。作為建設承接單位,通過幾年運作,中天互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觸角現已涉及線纜、電子、紡織、化工等18個行業,涵蓋安全生產、節能減排、供應鏈管理、產融創新等17個領域,正著力打造領先世界的工業互聯生態圈。

        如何讓兩化融合向縱深發展

        工信部《“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業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

        隨著兩化融合進入新的推進階段,新的挑戰也隨之而來,比如在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愿轉、不敢轉、不能轉”仍是亟須破除的梗阻。

        “人都喜歡待在舒適區,我們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首要困難是人的思想問題。”常州華利達服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錢震宏坦言,傳統服裝制造企業囿于老觀念和路徑依賴,對科技發展態勢認識和理解不充分,因而缺乏轉型動力。另外,由于缺少可參考借鑒的成功經驗,在技術、人才和方法方面相對缺乏,也導致企業轉型乏力。

        如何幫助中小企業“按圖索驥、對號入座”,“一鏈一策”推動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技術其實是次要問題,更多的應該是理念更新、人才培育、標準制定、經營方式等需要系統推進的問題。”錢震宏認為,深化推進兩化融合不能局限于裝備升級和技術引進,更重要的是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以及核心競爭力。服裝行業的特點決定了“規模化快速響應能力”將有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從以產定銷轉向以銷定產,進而實現“船大還要好掉頭”。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到數字化轉型浪潮中,龍頭企業作為其中的“關鍵少數”無疑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可如何更有效帶動廣大中小企業“看樣學樣”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推動重點產業集聚發展依舊是難點。

        作為國內高分子防水材料市場的科技創新型企業,蘇州凱倫高分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數字化改造實現訂單、采購、生產、倉儲物流、財務核算等各環節的全數字化管理。“通過算法實現自動化測算,再將任務向下分解,去年光應收賬款一項就給公司帶來上億元回款。”凱倫股份副總經理陳洪進說。

        盡管如此,該公司在兩化融合過程中依舊有痛點:“凱倫在兩化融合過程中主要有兩個大的主體,一個是上市公司,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自動化程度還不高,導致數據整合有一定困難;另一個是高分子產業園,雖然自身基本采用了全自動化產業線,但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如何運用自動化技術給制造企業賦能。”

        兩化融合和“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持續投入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很考驗企業管理者的決心和信心。“每類企業的需求在諸多維度和層面上存在顯著差異,政府的政策引導與支持在企業轉型初期至關重要,有助于企業消除顧慮,成為撬動企業轉型‘破局’的支撐。”時宗勝認為,擇選一批優秀的平臺商和服務商打造工業互聯網標桿項目,讓中小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有章可循”非常必要。只不過,目前大部分服務商的綜合服務能力還比較薄弱。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兩化所負責人劉家東認同這樣的觀點。憑借在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的技術實力和服務能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南京分公司已為千余家規上工業企業提供“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定制化診斷咨詢和頂層設計服務,“智能制造市場空間廣闊,服務商應繼續提升能力,幫助企業摸清自身應用水平,梳理企業發展的核心需求,推出更多符合實際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

        面對企業的期待,省工信廳副廳長徐軍表示,未來我省將更大范圍推廣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版標準,擴大分行業實施指南覆蓋范圍;創建一批“數字領航”企業、培育一批傳統行業改造示范企業、打造一批專精特新“小燈塔”企業、建設一批區域樣板;持續加強國家和省綜合型、特色型和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梯度建設,提升平臺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做強“數智云網鏈”等新興數字產業,培育一批本土領軍服務商,加速提升供給體系適配性;加強專項資金支持引導,完善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指引,優化兩化融合發展生態體系。(付奇 林杉)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人被男人桶得好爽免费视频| 欧美大片va欧美在线播放| 欧美BBBWBBWBBWBBW|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 被黑人侵犯若妻中文字幕|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亚洲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在线免费h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 欧洲美女与动性zozozo| 免费一级特黄视频| 蜜桃成熟时2005| 国产精品久关键词|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边吃奶边做性视频|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久久| 7777奇米影视| 好吊妞免费视频|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最近最好看2019年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推出| 成人毛片手机版免费看| 亚欧洲乱码专区视频| 精品无人区麻豆乱码1区2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欧美日韩电影网| 免费高清欧美一区二区视频| 先锋影音男人资源|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喷血推荐长腿连衣裙美女刚进房间| 97色伦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亚洲欧美另类第一页| 男女抽搐动态图|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青柠直播视频在线观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