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定48個主導功能分區 大紅門地區將構建“禮樂”雙軸
《北京豐臺區大紅門地區FT00-0504、0505、0513-0516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日前公布,大紅門地區將構建“兩軸四區、一帶多點”空間結構,依托南苑路和現狀大紅門路構建“禮樂”雙軸。
形成城市南部地區就業中心
大紅門地區位于豐臺區東部,北至東城、豐臺區界,南至南四環路,東至光彩路,西至馬家堡東路,總用地面積7.59平方公里。根據規劃,大紅門地區將建設成為新時代服務保障首都功能的示范區、帶動城市南部地區發展的引領區、有國際吸引力的首都商務新高地和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藝術新中心。
落實分區規劃和街區指引的人口規模要求,大紅門規劃范圍內規劃居住人口總規模上限為13.16萬人,就業崗位總規模約11.79萬個,將形成城市南部地區的就業中心。規劃范圍內城鄉建設用地規模732.73公頃,總建筑規模不超過1147.41萬平方米。
規劃“兩軸四區、一帶多點”
大紅門地區將以中軸為統領,規劃形成“兩軸四區、一帶多點”的整體空間結構。
“兩軸”即依托南苑路和現狀大紅門路構建“禮樂”雙軸:沿南苑路布局大型公共建筑和文化商務辦公建筑,以秩序性空間序列打造“禮軸”,體現禮儀感和莊重感;沿古御道布局特色商業和休閑空間,以靈動的多樣場所形成“樂軸”,體現人文性與活力性。“四區”即依據主導功能劃分御道文創商業區、紅門文化商務區和兩側的生活服務配套區。“一帶”即建設涼水河生態景觀帶,形成北京南部地區的高品質濱水活力走廊。“多點”即沿“禮樂”雙軸塑造多個功能節點,重點建設大紅門御道步行街、福海文化公園、大紅門藝術公園、文化商務新紅門4個核心節點,形成彰顯中華文化自信、展現新時代首都建設風范的重要窗口。
新建筑高度嚴控在40米以下
大紅門地區空間布局與分區管控方面,將細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框定生態、生產、生活三類用地規模總量。
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規模不低于88.69公頃,以涼水河及沿岸綠地為核心,營造藍綠環繞的空間特色。規劃產業用地規模不超過115.78公頃,將有序推動城市更新,提高存量用地使用效率。規劃區內居住用地總量不再增加,規劃居住用地不超過209.87公頃。
根據規劃,南苑路沿線新建建筑高度嚴控在40米以下。規劃還將大紅門地區劃定為48個主導功能分區,沿南苑路劃定11個商業商務主導區,沿涼水河劃定8個綠地水域主導區,依托東西兩側居住用地劃定18個居住主導區,劃定5個公共服務主導區,重點推進重大項目選址工作,完善區域性體育、醫療和文化設施布局。結合首都功能區及軌道站點劃定6個混合功能主導區,重點地區承載文化博覽、國際金融等功能。
兩條景觀視廊特色鮮明
按照規劃,大紅門地區將構建“一軸、兩廊、多點”的整體景觀格局,打造具有“中國氣質、南苑風韻、國際風尚”的整體風貌。
“一軸”即構建城市景觀中軸,在南苑路沿線增加公共綠地、重塑兩側建筑風貌。“兩廊”即沿大紅門路和涼水河打造兩條景觀視廊,將大紅門路改造為御道步行街,形成以都市休閑為特色的景觀視廊;改善涼水河沿線藍綠空間,形成具有生態活力的景觀視廊。“多點”即設置多個景觀節點和地標建筑,重點打造福海文化公園、大紅門藝術公園兩處一級景觀節點及三河(涼水河、馬草河、旱河)水岸公園等多個二級景觀節點。
以街區為單位布局社區會客廳
規劃充分考慮了大紅門地區的公共空間布局。根據規劃,大紅門地區將以軌道站點為中心,按照300米半徑劃定7處軌道交通一體化管控范圍,以商業、辦公、居住、公共服務、文化娛樂等功能為主,圍繞站點構建由地面人行道、地下通道、空中連廊、過街天橋等多類型空間構成的立體化步行網絡。
大紅門地區還將通過騰退閑置用地、商業服務用地兼容公共服務功能等途徑,以街區為單位布局社區會客廳,形成綜合性社區活動場所。社區會客廳分為基本保障型和品質提升型,其中基本保障型社區會客廳應配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社區助殘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文化設施和體育設施、社區管理服務用房、兒童活動場地、社區商業服務網點、再生資源回收站和公共衛生間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