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線北京段車站全面開工 副中心兩站年底前都將封頂
原標題:平谷線北京段車站全面開工 副中心兩站年底前都將封頂
軌道交通22號線(平谷線)全線進場率已達80%。記者近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平谷線北京段已完成所有車站及區間共16個標段的施工招標,其中11個標段實現實質性開工。繼政務中心站主體結構封頂后,副中心另一座車站政務中心東站年底前也有望封頂;河北段潮白大街站力爭年底結構封頂,神威大街站年底將完成8成主體結構施工。
作為北京市首條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軌道交通線路,平谷線連通北京市朝陽區、通州區、平谷區和河北省三河市,全長81.2公里,其中北京段長約51.2公里,設16站;河北段長約30公里,設5站。
北京段11座車站實質性開工
歷時7個月,11月底,平谷線政務中心站順利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成為全線首座封頂的地下車站。政務中心站位于城市副中心核心地帶,毗鄰行政辦公區,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采用明挖法施工。
為統籌疫情防控和施工生產,施工人員采取“點對點”接送,施工現場實行“塊與塊”分割。同時,建設單位不斷優化設計及施工方案,在基坑上方安裝防塵“天幕”并配備智能化噴淋降塵等設備,保障施工現場不揚塵。接下來,政務中心站將主要推進附屬結構風亭及出入口、車站內部二次結構及政務中心站至政務中心東站盾構區間始發等工作,為線路通車創造有利條件。
“經過京冀兩地的共同努力,平谷線去年實現開工建設。”市重大項目辦軌道一處處長楊麗明介紹,目前已經完成北京段所有車站及區間共16個標段的施工招標工作,11個標段實現實質性開工。
楊麗明透露,除了主體結構已經封頂的政務中心站,副中心區域的政務中心東站力爭年底前結構封頂。此外,河北段已完成神威大街站和潮白大街站施工招標,目前施工進度較快。
沿線共設12座換乘車站
這是北京軌道交通第一次跨行政區域規劃建設和運營,需要在規劃設計、統籌施工、技術工藝等方面克服困難。
“經過京冀兩地共同努力,河北省委托北京市整體辦理平谷線河北段工程手續工作已經完成。”楊麗明介紹,該線路在朝陽區和通州區地下敷設,道路兩側基本都是建成區,多數建筑緊臨道路紅線,路面交通繁忙、路下管線眾多,車站主體及附屬結構施工均面臨較大困難。對此,軌道交通建設者將繼續加強科技創新,保證施工進度的同時確保建設安全,把施工對城市和市民的影響降到最低。
線路建設過程中也在嘗試采用多項創新技術。眼下,平谷線北京段高架區間橋樁部分已經施工完畢,馬坊站至馬昌營站區間,一座座高架墩梁格外壯觀。馬馬區間全長約10.3公里,是整條線路最長的高架區間。高架墩梁采用的是U形混凝土預制梁,這也是北京軌道交通建設首次使用U形梁,它造型美觀、降噪效果好,斷面利用率高,運營成本也低。
平谷線沿線共設12座換乘車站,未來可與12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條城際鐵路以及2條市郊鐵路銜接,這也給施工銜接配合、工序安排帶來較大考驗。
首條采取不對稱發車線路
平谷線的開通,將極大便利居住在燕郊、工作在北京市內的跨省通勤上班族。其沿線主要功能區包括北京CBD、定福莊組團、運河商務區、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樞紐、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燕郊組團及平谷中心城區,真正串聯起了中心城、副中心、河北三河地區及北京東部發展軸,大大拉近了京冀兩地時空距離。
考慮到早晚高峰客流多的問題,平谷線還是北京第一條采取快慢車運行、不對稱發車、多交路運營的線路,依據不同區域的客流出行特征,提供人性化、差異化服務。
“比如最快的車只停靠7個站,東大橋到平谷最快49分鐘可達,而慢車站站停,全程需要72分鐘。”楊麗明解釋,不對稱發車指的是,針對早上進城客流比較多的特點,需要保證運能,比如停11站,55分鐘可達;晚上出城大家希望速度快些,最少停7站,49分鐘可達。此外設置了多交路運營,比如平谷地區客流相對少,那么間隔10分鐘發一趟車,這樣就在保證運能的同時降低了運營成本;燕郊區域客流比較多,那么可以3分鐘間隔發車,保證運能,這些設計都是為了滿足沿線不同的出行需求,提升出行效率,把平谷、燕郊納入中心城1小時交通圈。
平谷線建成通車后,預計北京CBD到政務中心,最短時間20分鐘;CBD到北三縣,最短時間29分鐘;CBD到平谷新城,最短時間49分鐘;城市副中心到北三縣,將實現最快9分鐘通達。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