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北京6次蟬聯榜首
近日發布的英國《自然》雜志增刊《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2》顯示,北京在世界領先的科研城市中繼續保持首位。這是北京連續第6年蟬聯“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榜首。
“從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兩個維度看,本市已進入全球創新型城市前列。”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許強表示,在新征程上,要更加自覺地從“國之大者”高度認識和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把北京打造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支撐首都高質量發展,在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強國建設中當好排頭兵、作出北京貢獻。
創新高地新地圖亮出來
自然指數由國際知名科技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下屬機構編制并定期發布,它追蹤發表在82本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科研論文,根據有關機構、國家或地區論文的數量和比例等,反映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及合作情況。北京已連續6年位居該指數年度榜首。
在本年度指數中,北京在物理科學和化學領域的產出也居世界之首。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說,這與本市近年來聚焦原創性、引領性科學技術領域,不斷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全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及顛覆性技術的努力密不可分。
放眼北京,一處處創新高地初露端倪。3個國家實驗室已進入運行階段,一批大科學裝置集群落戶懷柔科學城,新型研發機構聚焦世界科技前沿領域發力……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區塊鏈、生命健康等前沿領域,涌現出馬約拉納任意子、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基因測序技術等一批世界級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北京科研人員研發出超導量子計算云平臺、化學小分子誘導人成體細胞轉變成為多潛能干細胞、28納米芯片制成工藝等關鍵核心技術,為解決重點領域“卡脖子”問題提供了源頭支撐。
產業集群聚集形成“反饋環”
從尖端科研走向高精尖產業,北京步履不停。新一代信息技術已形成萬億元級產業集群,醫藥健康、人工智能、智能裝備、節能環保等4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也表現亮眼。
以中關村科技園區為例,這里匯聚了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約300家跨國企業的研發中心,產業集群效應彰顯。“公司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北京優良的營商環境、卓越的人才資源和政府的堅定支持。”北京思靈機器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主攻人工智能機器人,該公司政府事務總監和書平說,以中關村為代表的先行先試政策,為高科技創業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成長土壤。過去3年,該公司從一個只有10余人、主營業務收入幾百萬的小企業,發展為估值超過15億美元、年銷售收入近2億元人民幣、全球雇員超過900名的獨角獸企業。
逐漸顯示出優勢的產業集聚效應,也得到了國際認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研政策研究員卡羅琳·瓦格納認為,北京和上海的研發成果得益于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它能打通產業、大學以及中科院等機構的合作渠道,形成“反饋環”,加速科學知識創造,將科研推向更前沿的領域。
活躍研究人員數量全球第一
從城市合作網絡的視角來看,北京是我國最大的城市間科研合作中心。我國很多城市最主要的科研合作都有北京科研人的參與,擁有多個合作關系的城市,其最大的合作對象也往往是北京。數據顯示,僅2021年,本市認定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7000億元,流向外省市和出口技術合同成交額占比達74.1%,對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增刊認為,研發資金的大幅上漲推動了國際合作,也為北京吸引了大量人才,北京的頂尖高校、科研機構等資源就像是人才“吸鐵石”。數據顯示,本市已集聚形成從戰略科學家到頂尖產業領軍人才,再到青年科技人才的高水平人才隊伍,活躍研究人員數量超47萬人,位列全球第一。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表示,目前,本市著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整體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創新人才、資本要素資源加快集聚,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實現較快增長。本市堅持將創新放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創新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相關新聞
兩座北京未來產業科技園發布“任務單”
本報訊(記者 劉蘇雅 實習記者 何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空天科技未來產業科技園和北京理工大學的國防與信息安全未來產業科技園最近相繼發布“任務單”:將孵化一批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一批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未來產業創新創業人才。這兩座北京科技園近日入圍了全國首批10家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名單。
空天科技未來產業科技園聚焦北航優勢學科——“空天科技”,打造空天科技前沿領域創新策源地,培育一批頂尖研究型人才、復合創新型人才,突破一批引領性原創成果;培育空天科技企業孵化加速示范區,提供專業化科創服務,育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創新型企業;與關鍵領域領軍企業開展全方位合作,構建具有典型行業特色的卓越工程師和高水平復合型工科人才培養體系。
國防與信息安全未來產業科技園致力于孵化高成長性學科公司,培育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領軍領導人才,構筑國家未來產業重點方向全球創新培育高地。科技園提出“雙創”人才聯合培養共同體理念,開設精品創業課程,聚集優質創業導師資源;組織“青馬工程”“北理創業杯”大賽等精品創業活動,對于優秀的學生創業項目,園區在常規服務基礎上,給予免費注冊、提供免費辦公工位等服務。
全國首批10家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名單由科技部和教育部聯合公布。各試點未來產業科技園要建立大學、地方政府或國家高新區、科技領軍企業共商共建共有機制,把構建未來產業創新創業生態作為科技園建設的核心,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在技術攻關、企業孵化、人才培育等方面發揮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