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服務從“窗口”送到“家門口” 北京實現“一門式辦理”
千龍網訊(記者 劉美君)“本來我以為去街道才能辦理業務,沒想到在社區服務站就能享受一窗受理,下樓買個菜的空就辦理好了。社區的工作人員和我們也熟悉,感覺特別親切。”居民王阿姨說。
政務服務提升一小步、群眾方便一大步,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街道站在群眾角度想問題,將社區政務服務再優化,如今20個社區服務站“升級”完畢,通過服務下沉、一窗受理、幫辦代辦服務、評價互動,全面推進社區政務服務規范化建設工作,著力構建“一刻鐘政務服務圈”,有效提升群眾辦事便捷度和滿意度。
統籌推進 服務下沉
按照社區政務服務規范化建設的統一要求,大屯街道第一時間召開工作部署會,并制定下發《大屯街道社區政務服務規范化建設辦事指南》,明確各項業務主體職責、操作規范、審核要點和統一咨詢答復口徑,便于社區工作人員能有章可循,實現轄區政務服務嚴謹規范,無差別辦理。
同時,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下沉再升級,按照“應進必進”原則,將居民群眾比較關心的養老助殘、失業就業、衛生計生、住房保障、退役軍人等43項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務延伸至社區服務站,統一事項業務受理、辦理、流程、時限、審核要點等標準,切實打通為民辦實事的“最后一公里”。
服務創新 高效便民
大屯街道協調20個社區服務站開通政務網絡,依托全區一體化在線平臺實行“綜合窗口”服務模式,全部進駐事項納入綜合窗口,并統一配置了高拍儀、掃描儀、身份證讀取器、“好差評”評價器等辦公設備,統一制作擺放對外服務標識。
各社區以實現社區政務服務標準化、服務流程規范化、服務群眾多元化為目標,服務意識向前一步,主動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通過發放便民服務手卡、辦事指南等方式,將便民服務送到居民身邊;對高齡老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提供“幫辦代辦、跟蹤服務”,將街道的政務服務理念“主動問、全程陪、痛快辦”融入到各項社區政務服務工作中。
監督培訓 群眾“打分”
立足“小窗口”,做好“大服務”。各社區安排1—2名“全能社工”進行值守,提供咨詢、協助辦理業務等綜合服務。同時,加大對政務服務人員的政治、業務、保密、廉潔、禮儀等培訓力度,建立人員激勵機制,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業務大比拼、大練兵、大交流,進一步強化人員管理,為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同時,全面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開設“表揚臺、曝光臺”以及反映“辦不成事”窗口(“朝我說”窗口),夯實服務責任,為居民提供全面規范、公開公平、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實現評價、反饋、整改、監督全流程銜接,全員參與、廣泛評價,政府部門及時改進的良性互動局面,為辦事群眾提供100%滿意服務。
貼近式下沉,服務送到“家門口”。大屯街道社區服務站以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一系列有效舉措,抓規范服務、抓精準服務,讓前來辦理業務的居民感到“細節滿滿”,街道也將持續優化工作方法、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水平,將政務服務辦到群眾心坎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